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 第528章 你们不体面,那我就帮你们体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8章 你们不体面,那我就帮你们体面(1 / 2)

轰——!!!

巨大的、仿佛能撕裂时空的咆哮声猛然炸开,一架涂装着二战时期米国陆军航空队星徽的c-47“空中列车”运输机。

如同一个从历史深处冲出的钢铁巨兽,粗暴地挣脱地心引力,昂首冲入加州的碧空。

强劲的涡流从它的三叶螺旋桨后喷涌而出,卷起跑道边缘积年的尘土,形成一片短暂而壮观的赭黄色烟云,仿佛战场硝烟在和平年代的预演。

这不是档案里的黑白胶片,而是《决战中途岛》片场的实拍现场。

李琦站在监视器后,眯着眼,感受着这近乎原始的机械力量带来的物理震撼。他不是不想做特效。

恰恰相反,这部宏大的战争史诗里,计划中的特效镜头超过1500个,几乎所有惨烈的海空战争场面、舰艇爆炸、战机格斗,都将由顶尖的cG技术构建。

但,2004年的电影特效工业,有其冰冷的极限。

数字绘景尚无法完全模拟出实体飞机在超低空俯冲时,那种因空气动力学极限而产生的、近乎失控的震颤感。

流体模拟技术也难以百分百还原高速舰艇劈开巨浪时,海水的粘滞与迸裂的物理真实性。

最极致的真实,往往源于最笨拙的实践。

于是,只能“实拍”——租用、修复老式飞机,寻找经验丰富的特技飞行员,将镜头置于最危险的位置,一次,两次,无数次……

直到捕捉到那转瞬即逝的、足以以假乱真的震撼画面。

“cut!”导演的咆哮通过对讲机传来,带着明显的不满足,“再来一条!我要它的影子几乎擦着海浪!我要看到机翼的扭曲!”

为了拍摄战斗机从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的经典镜头,剧组在巨大的摄影棚内,1:1搭建了航母甲板的部分结构,并采用了昂贵的360度环形拍摄技术。

演员在绿幕前的模拟器上表演,后期再将数字生成的海洋、天空、舰体进行无缝合成。

每一帧燃烧的都是预算,每一次重拍都是对耐心和资金链的极限考验。

执掌这艘“烧钱巨舰”的舵手,正是罗兰?艾默里奇。

这位以“毁灭世界”闻名的德意志导演,刚刚用《后天》将纽约冻成了冰封地狱,此刻正沉浸于另一场源自历史的火热毁灭。

他被称为“灾难片大师”,其作品序列几乎是一部世界地标建筑的花式毁灭名录——白宫、金字塔、自由女神像……

如今,他将他的爆破美学和宏大叙事偏好,投向了1942年那片决定命运的海域。

“Ne!Ne!Ne!…”

艾默里奇对着监视器不住地摇头,金色的头发因激动而颤动,他对刚刚拍摄的轰炸机编队镜头极度不满,要求立刻返工。

这组镜头已经反复拍摄了六周,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已身心俱疲,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抱怨。

但艾默里奇的坚持近乎偏执,他的眼中只有他脑海里的那个完美画面。

李琦站在不远处,只能无奈地挠头。

他选择艾默里奇,看中的正是他对大场面那近乎苛刻的掌控力和视觉奇观的创造能力。

既然将导筒交出,就必须给予绝对的信任,尤其是在这种动辄百万美元级别的烧钱环节,任何外行的指手画脚都是大忌。

他甚至已经想好,这部戏之后,将那部更疯狂的全球灾难预言《2012》也交给这位“破坏王”。

趁着拍摄间隙,艾默里奇带着一身硝烟味和兴奋感走向李琦,“李先生,”他的英语带着德语的口音,但语气异常真诚,“您知道的,我在二十年前就想拍中途岛了!但那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预算太高了,故事太老了……没有人愿意冒险。”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与感伤,“我的叔叔,他曾是一名飞行员,就参加了那场战役。他在战斗中因为飞机剧烈的机动,肺部受了重伤……那时的医疗条件,没能救回他。”

这段家族往事,是他与中途岛之间最深刻的情感纽带,也是他执着于将这个史诗搬上银幕的内驱力。

他翻阅了数百本历史书籍,研究了无数小时的纪录片和照片,试图无限逼近那个时代的每一个细节。此刻,他像一个终于得到心仪玩具的孩子,急于向知音展示他的新发现。

“我和约翰-福特通过电话了!他同意我们使用他当年在中途岛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片段!”

“哪个片段?”

“就是那段——280架日军飞机轰炸中途岛的震撼影像!福特为了拍它,冒着弹雨冲到屋顶,自己还受了伤!”艾默里奇激动地比划着,“只是版权费用方面……”

“…”李琦有些想不起来。

“就是空袭最开始时,遮天蔽日的机群扑向环礁的镜头!极具历史冲击力!”

李琦终于有了印象,“可以,让他们报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同意购买。”

这种历史影像嵌入,对于影片质感也是加持。

“太好了!我立刻去联系!”艾默里奇瞬间兴奋得像拿到了圣诞礼物的孩子,几乎是小跑着离开。

李琦却收敛了笑容,招手唤来了早已派驻米国的卓韦。

他低声吩咐,语气凝重:“技术层面,我完全放心艾默里奇,但我只要你盯紧一件事:叙事,绝不能让他偏离剧本的核心结构和重心。”

前世那部《决战中途岛》在北美的票房不佳,在李琦看来,根源在于叙事上的贪婪与迷失。

它试图面面俱到,既想宏观展现米日双方的战略博弈,又想刻画底层士兵的英勇,还想穿插家庭温情线,结果导致结构松散如“流水账”,情感浓度被稀释。

相比之下,《虎!虎!虎!》的多视角叙事更紧凑,《血战钢锯岭》或《1917》的单一深度视角更具沉浸感。

李琦的剧本做了大刀阔斧的减法:

聚焦核心:镜头牢牢锁定米军飞行员、指挥官、情报破译专家,以及本子将领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等人的决策与挣扎。

删除了所有飞行员与妻子家人告别的冗长俗套戏码——这些缺乏铺垫的“平安归来”祈愿,在紧张的战争叙事中显得刻意且拖沓。

剔除冗余,虽然理解好莱坞对“政治正确”的追求,但前世影片中关于美籍日裔情报官及其在国内遭受不公待遇的支线,被果断移除。

这些内容更适合独立成篇,强行插入会模糊《决战中途岛》的核心——那就是战场的残酷与命运的博弈。

所有的情感容量,都被投入到呈现米军与日军在钢铁与火焰中的惨烈搏杀。

李琦的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某些米国政客在二战纪念日令人错愕的发言:

某国防部长曾声称要“牢记米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并称这种精神“在米日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

更有某白宫发言人公然宣称:“1945年8月6日,米国和本子共同结束了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毁灭性战争。”

甚至某驻华夏大使馆的推文抽象地写道:“我们对广岛人民及其传递的持久和平与希望致敬……他们的和解精神,是米日和平与繁荣的共同决心……”

我可去尼玛的吧!

合着当初偷袭珍珠港的不是本子?不是你们两个国家在中途岛绞肉机?不是米国投的原子弹?

而是并肩作战,对手是三体人是吧?

他们还有一个错误:米国和本子没有在8月6号结束什么毁灭性的战争,因为8月9号,米国又往本子扔了一颗原子弹。

“既然你们不体面,那就就帮你们体面。”

既然有人试图涂抹和模糊历史,那就用最真实、最震撼的方式,帮他们“体面”地记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