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学名张好古> 第612章 悲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2章 悲歌(1 / 2)

在他看来,县令是一城之主,肩负着守护百姓、治理县城的重任,如果县令遭遇不测,那么平乡县将失去主心骨,百姓将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而自己不过是众多平凡生员中的一员,生死并无太大的影响。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代替县令出城,去面对那未知且充满危险的清军大营。

赵景阅穿上县令的衣服,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被人用绳子缒城而下。当他踏入清军大营的那一刻,周围是一张张冷漠、凶狠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肃杀的气息。

但赵景阅毫不畏惧,他挺直了脊梁,眼神坚定地与清军主将展开了反复辩论。他言辞恳切,据理力争,试图说服清军主将放弃攻城,停止杀戮。

他诉说着平乡县百姓的无辜,诉说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然而,清军主将根本听不进他的话语,在他们眼中,只有征服和掠夺,只有军事上的胜利。

他们对赵景阅的辩论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在做无谓的挣扎。最终,恼羞成怒的清军主将下令将赵景阅杀害。赵景阅就这样为了平乡县的百姓,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尊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赵景阅的牺牲并没有换来清军的怜悯和宽容。清军在杀害赵景阅后,立即展开了疯狂的攻城行动。平乡县的城墙是土城,由于年久失修且本身就低矮薄弱,根本无法抵挡清军强大的炮火攻击。

清军的火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土城很快就被震塌,出现了一个个巨大的缺口。清军如同潮水般从这些缺口涌入城内。

城内的百姓们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他们原本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清军能够网开一面,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的希望破灭。

清军攻入城内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屠戮和掳掠。他们见人就杀,见物就抢,整个平乡县城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房屋被焚烧,财物被抢夺,妇女被凌辱,老人和孩子在街头哭泣、惨叫。原本繁华的街道变得一片狼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从平乡县这一事件中,张好古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军在面对看似唾手可得的胜利时,断然不会接受弱势一方的请和。

在他们的战略考量中,军事上的征服和掠夺才是首要目标。他们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对那些抵抗的城市进行残酷的打击,以达到威慑其他地区、扩张势力范围的目的。

这一事件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清军的残暴本性,同时也凸显了像赵景阅这样的仁人志士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张好古在旁边的纸上,写下了赵景悦的名字,他觉得赵景悦的事迹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这个动荡时代的一角,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而平乡县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噬咬着张好古的心,让张好古的心格外痛疼。

清军系列的军事行动后,有一股清军的动向格外引人注目,清兵渡卫河抵馆陶”,这一军事行动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临清,作为当时一座颇具战略意义的城市,城防坚固,守御兼备。清军在对其进行一番观察和试探后,发现攻打临清并非易事。

临清城高池深,城内兵精粮足,守军士气高昂且防御体系严密。清军深知若强行攻打临清,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且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他们改变了战略方向,选择从临清向西攻掠,将目标锁定在了馆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