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一次参加比赛的人数,高达五千人之多!
一百比一的上榜难度,不可谓不大!
李志刚拿着比赛统计出来的封条,掀开糊名,开始了当场宣读排名。
之所以不是张贴排名,一是因为人数没有会试、殿试的人数多,再一个就是若是有人对排名提出异议,可以当场进行辩论。
“第五十名……”
“……”
“第二十六名,李言!”
李志刚宣读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嘴角含笑。
原因很简单,这个人是他的同族,且还是他比较看重的一个年轻人。
而李言能够在这样的比赛环境下脱颖而出,足以证明确实有两把刷子,今后可以稍加提点一下。
李志刚拥有这样的想法不为别的。
在古代,能够读的起书的人本就是少数中的少数,而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将字写的名列前茅的人,读书人本领自然不少。
这二者一般是相辅相成。
李志刚宣布完一个名字,都会有对应的官吏,选出参赛者最好的一个作品,张贴在一旁的告示栏,供众人观看!
这个做法,直接堵住了众人的嘴。
毕竟,实物就在这里,若是你不服,直接说出来。
看着一个个惊为天人的书法,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李志刚一连宣读完了二十多个名字,就连大学学子当中,都有好几个上榜,最好的成绩获得了第八名,可是自己的名字却还没有念到。
这个时候,他有些紧张,也同样有些慌张。
若念完成绩之后,第一不是自己,反而自己连前五十都没有进,那可就尴尬了!
紧张啊!
“……”
“第五名,宋礼!”
站在台下官员队伍的工部尚书宋礼,听见念到自己的名字,悬着的心终于是放到了肚子里。
没办法,这种场合,自己这个级别的前来参赛。
评判过程中没有任何操纵空间,能够取得什么样的好名次,全看实力。
平日在朝中吹嘘自己的书法造诣有多么厉害,若是到了实战当中,连一个前三十都没有进去,那可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宋大人,恭喜,恭喜啊!”
一时间,宋礼周遭围绕的官员,纷纷拱手,一脸笑意的对宋礼投入祝贺。
宋礼微微颔首,表示回应。
“……”
“第二名,李志刚!”
当李志刚宣读出自己的名字时,猛然间松了一口气。
好家伙,怎么说也得到了一个第二的排名,虽然没能拿下魁首,但是这个面子是保住了。
当李志刚的名字出来之后,台下在仕途当中的官员朋友,非常捧场的欢呼着。
这个时候,名字好像只有一个人还没有被念出来。
这个人是谁?
众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用想都知道,是这一次书法比赛的发起者,大明永乐诗仙,陈羽,陈大人!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众人心中有些没底。
毕竟陈羽这样年轻……
“如今还剩下最后一个排名,也就是万众期待的第一名,说实话,这个第一名能够取得如此碾压的票数,我也非常的好奇,那么这个第一名到底是谁……”
台下的众人全神贯注的听着第一名倒地花落谁家,可是哪成想,这个时候李志刚这个家伙,开启了话唠模式。
你丫的话唠就话唠吧,结果说了半天还说不到重点上。
台下观众心中这个急啊……
“第一名,陈羽!”
当第一名,陈羽的宣布从李志刚口中掷地而出时,台下瞬间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两名官吏早已捧着一卷宣纸等候在侧,此刻听得结果,当即神情肃穆地走上前。
一左一右,竖着考卷,动作轻柔、稳当。
两人并肩站定在演讲台边缘,先是朝着台下众人微微颔首,而后缓缓展开宣纸。
随着纸卷舒展,陈羽的字迹在宣纸上流淌开来。
两人随即迈开步子,沿着演讲台的边沿缓缓巡游。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宣纸上,墨色晕染的痕迹清晰可见,台下众人或踮脚远眺,或凑到前排争相观望。
看陈羽这字,是深研王羲之真迹的大成之作。
起笔如惊鸿掠水,收笔似流云归岫。
每一笔横画都带着温润舒展,撇捺间又藏着灵动飘逸。
细观‘之’字,数十个写法竟无一处雷同,有的如清风拂柳,笔画轻细却筋骨暗藏;有的似磐石卧江,墨色厚重却不显凝滞,完全承袭了王羲之“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的笔法精髓。
更难得的是,这字并非单纯的临摹复刻。
在王羲之的典雅风骨之上,又多了几分陈羽独有的洒脱气度。
竖画如劲松拔节,带着几分入仕为官的刚正;转折处圆润流畅,又藏着几分待人接物的谦和。
墨色浓淡相宜,浓处如漆,尽显力道;淡处如烟,意蕴悠长,仿佛将王羲之的千年墨韵与当下的时代风骨融于一纸。
看得懂书法的学子忍不住抚掌惊叹,连不懂笔墨的百姓也看得出这字的不凡,只觉目光落在纸上,便移不开眼,只叹一句:这字比画儿还好看!
待巡游一周,两名官吏才捧着宣纸走到右侧的告示栏前。
片刻后,这卷让众人翘首以盼的书法作品,稳稳当当贴在了告示栏最显眼的位置,引得周遭一片好字赞叹。
“姑娘,看我说的不错吧,陈大人参赛,就一定会是魁首!”
那名带着几分温婉韵味的少妇,转头看向身旁仍在盯着陈羽墨宝出神的姑娘,嘴角噙着一抹了然的笑意。
姑娘这才收回目光,用力点头,眼里满是亮晶晶的崇拜,语气带着几分雀跃:
“嗯!陈大人也太厉害了!不单是才学出众,连书法都这般绝妙,简直挑不出半分瑕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