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537章 百家争鸣的五年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7章 百家争鸣的五年计划(2 / 2)

相反,它们分散在各行各业的实用知识,早已像种子般扎根在世间。

就像法家的治吏、律法智慧,暗合着吏部执掌官员考核、制度推行的职能;农家世代相传的农耕、仓储技艺,恰是户部掌管民生、粮秣的根基;墨家精于器械、营造的巧思,更是工部负责工程、制造的重要支撑。

既然这些散落的知识从未断绝,那只要能为各个领域的人才搭建起一个相遇、交流的平台。

让农人间的耕种诀窍、工匠里的营造巧思、吏员中的理政经验得以碰撞、融合。

陈羽坚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催生出一套既承继了百家精髓,又完全契合当下时代需求的新思想体系。

让曾经的百家智慧以全新的姿态重焕生机。

朱棣又翻阅了一会手中的农书,随后忍不住开怀大笑道:

“好!好!好啊!”

朱棣连续叫了三声好之后,继续道:

“这不仅仅是农家的根基,同样也是大明的农业根基!”

“有此书,诸子百家当中的农家当兴!”

“日后天下读书人当中,有农家读书人一份!”

朱棣说完,迫不及待的问道:

“陈兄弟,这农家的书籍我看了,不知这其他百家,如法家、墨家、医家等百家的书籍呢?”

陈羽听后,双手一摊,没好气的说道:

“其余百家的相关知识,我又用不到,买回来占位置吗?”

朱棣脸上堆着笑意,连连点头应和。

他心里早已转开了念头。

陈兄弟只是没特意去买那些书,并非世间再无留存。这么说,只要后续派人四下搜集百家典籍,重铸诸子百家的荣光,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份期待刚在心头冒头,就被陈羽一眼看穿。

陈羽直接开口,打断了他的热切:

“老朱,我可得跟你说清楚。诸子百家的知识虽说还有书籍传世,但想补全任何一家,绝不是光靠凑齐典籍就能成的。”

“还得让各家重新发展出专属的思想、理念与文化,这样才算真正立住了一家学说。要是只空有零散的知识,说到底,不过是披了层百家的壳子,风一吹就没了。”

听到这话,朱棣脸上的笑意淡了些,难掩失落。

陈羽说的那些思想、理念,在千年传承里早就散得没了踪影,想补回来谈何容易?

可就在他心绪下沉时,陈羽话锋忽然一转:

“不过,要完善这些思想理念,也不算难。关键是得有个‘土壤’,一个能让百家滋养出自己思想文化的平台。”

他抬手指了指桌上的月刊样稿,

“比如这月刊。等它彻底办起来,自然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聚到一起,彼此结交、交流。”

“那这得等多久?”朱棣立刻追问,眼中又燃起了光。

陈羽伸出五根手指,语气平静:

“五年之内,必能让诸子百家的荣光,在我大明永乐一朝重新发光发热!”

见朱棣听到五年,神色又有些蔫,陈羽忍不住打趣:

“老朱,你得懂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你要是嫌慢,这时间倒也能压缩,只不过——”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

“质量上,怕是就得打折扣了。”

“不慢!五年就五年!”朱棣忙不迭摆手,语气变得郑重,“这种关乎国运的大事,最忌心浮气躁。一步一步来才稳妥。”

“我如今正值壮年,总能等到千年前诸子百家争鸣的场面。”

一旁的夏原吉也精神一振:

“陛下英明,定然能亲眼见证那盛景!”

“既然这五年计划已定,臣请命,让户部牵头完善农家知识,为农家重兴出一份力!”

陈羽闻言,抬手打了个响指,赞许道:

“老夏这话就是一个百家知识存在于世的道理。”

“其实各家的知识,大多都有流传;就算有些没传下来的,也没必要特意去找。”

“能留存至今的,必然是对百姓、对朝廷、对国家有用的。那些无用的,就算找回来,也没什么意义。”

陈羽顿了顿,开始细说计划:

“咱们第一步,就是靠月刊上的内容,把永乐月刊这个平台的名气打出去。”

“等它成了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东西,再慢慢给百家增设专属板块,在板块里刊载知识、开设问答,吸引感兴趣的人来学习。”

“我已经打算在第一版正式月刊上,办一场书法大赛。”

陈羽补充道,

“这场比赛,面向民间所有读书人。只要对书法有兴趣、对自己的本事有信心,都能来京师比试。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其他板块的人做个样子,让他们看看,线下交流、思想碰撞该怎么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期待:

“一个月后,京师会因书法大赛有一个书法会;往后,还会有农学会、法学会、医学会……各个百家的学会,都会这样慢慢办起来。”

说罢,陈羽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做了最后的总结:

“五年之后,等诸子百家真正迸发活力,咱们就能推行‘再兴百家、罢尊儒术’的国策。”

“到时候,彻底推翻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拆分他们的舆论话语权,把儒家千年来衍生出的降龙学连根拔掉!”

“更重要的是,永乐月刊本就是百家复苏的载体,到时候皇权相当于握住了控制百家舆论的钥匙。”

“皇权,就能把失去千年的舆论话语权,彻底夺回来,并牢牢掌握在手中!”

见陈羽早已把前前后后都盘算妥当,朱棣心中大定,当即举起酒杯,朝陈羽敬了一杯,语气恳切:

“那诸子百家重现于世的大事,就有劳陈兄弟了!”

之后,陈羽又跟朱棣细致讲解了第一版月刊的修改方向。

朱棣记下所有改进意见,便起身告辞,回宫后立刻找徐妙锦交代了相关事宜。

……

五日之后,在这样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版《永乐大明月刊》,终于正式面向天下各州府发布。

掀开了百家复苏的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