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洪武帝,胡惟庸以丞相之位,在皇权当中窃取权柄,洪武帝事后不仅斩杀了胡惟庸,更是直接废除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
而他朱棣则是通过靖难起兵,若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发现这个弊端还好,发现了而不去解决。
那么就是自己的这个皇帝不称职!
身上打着不称职的标签,反正朱棣是没脸下去见他爹。
而儒家裹挟名义、曲解上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窃取皇权的权柄,而是将皇帝培养成了他们儒家的傀儡。
尤其是曲解上意,这是朱棣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靖难之役已经让他背负上了莫大的罪过,他想要努力变好,想要通过好的政策和丰功伟绩去抵消靖难之役的罪。
结果呢,自己做的好好的,到了儒家口中,表演一出曲解上意,然后功绩没了,甚至还有可能被儒家占去。
反观自己,只有一身的骂名!
就像是始皇帝,结束了天下的百年战乱,书同文、车同轨,结果到了儒家口中,只剩下了残暴。
可以说曲解上意这一点,直接触碰到了永乐帝的逆鳞。
更不要说裹挟名义牟利了。
这一点,朱棣已经杀过一批。
就是上一次文官的为民请命。
不就是裹挟民意的翻版。
想到这,朱棣认为他上一次有些仁慈了,担心引起朝政动荡,所以杀少了。
还是自己的老爹厉害,洪武四大案,没有一个低于万人魂。
但现在知道了争夺话语权的势力来自百万儒家子弟,朱棣心中杀意渐渐消退。
不是不想杀,而是有心无力。
他若是真的去做了,那么恐怕到时候,倾尽黄河、长江之水,也洗不清他身上残暴的名声。
可不如,让皇权手下的数万官吏,去抢夺儒家的控制舆论的话语权……
不显示。
数量相差太大,而且还充斥着内奸!
太糟心了!
陈羽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沉静地看向朱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轻忽的分量:
“老朱,我听闻姚广孝大师精研伏龙之学,那不知他是否曾与你提及,这世间还有一门降龙学?”
朱棣不可察地一顿,思绪骤然被拉扯开去。
他想起姚广孝曾在闲谈中提过,所谓降龙学,是指一种能潜移默化束缚龙,即皇权的学问。
它不似法家那般以严刑峻法强硬制衡,反倒如温水煮茶,以一套看似普适的伦理纲常、道德准则为框架,将皇权纳入既定的轨道。
这套学问教人君以仁为表、以礼为束,看似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良方,实则在层层规训中,悄然划定了皇权的边界,让君王的意志需合乎天道与民心。
而天道与民心的解释权,恰恰握在传习此学的人手中。
念头未歇,另一重记忆又翻涌上来。
姚广孝曾神色凝重地谈及更罕见的屠龙学,说这门学问历来被视为异端,却藏着权力运作的至深法门。
它不立虚礼、不崇空谈,专究权力本质与强弱之道,既能拆解既有的权力壁垒,更能勘破治乱兴衰的关键。
姚广孝特别提及,此学虽名屠龙,却非唯有颠覆之用。
若能得明主驾驭,以其辅佐君王,便可精准制衡各方势力、破除积弊沉疴,让政令通达无阻,更能凝聚天下之力归于正途,于无形中增加王朝气运,助其挣脱兴衰循环的桎梏,走向真正的强盛。
只可惜此学过于刚猛,稍有不慎便会反噬社稷,是以几近失传。
说失传过于绝对,毕竟陈兄弟虽然没明说,可朱棣知道陈兄弟掌握的就是屠龙学!
思及此处,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精光,沉声问道:
“陈兄弟是说……儒家的儒学,便是这门降龙学?”
陈羽迎着他的目光,不徐不疾地点了点头,语气掷地有声:
“没错。这渗透了千年、供天下千万读书人研习的儒学思想,正是一门最精妙、也最隐蔽的降龙学!”
朱棣听后心中狂震。
夏原吉眉头微微皱起,在脑海中整理了一番思绪,缓缓开口道:
“陈兄弟,此言差矣。虽然经过你的一番讲解,我已经知道了控制舆论的话语权就在儒家手中,他们能够借助舆论的花园去,去裹挟民意,甚至是曲解上意的抹黑皇帝。”
“但皇帝乃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哪怕儒家子弟拥有百万之众,但口中说出来的舆论,还是需要讲事实、求依据。”
“也就是说,不可能凭空产生一个舆论,让儒家子弟去借机滋事。”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想要引导舆论,也需要有暴政等有损百姓的事情产生,儒家才能够去扩大这种事情的舆论,而不是凭空捏造。”
“中央朝廷拥有五十万大军,地方加起来何止百万,这样的军力,若是发现有儒家子弟凭空捏造舆论,会立马杀鸡儆猴。”
“所以,我认为只要朝廷身正,那就不怕影子歪。只要发布的是利国利民的国策,那么纵然掌控舆论话语权的儒家,如何抹黑都是无用功!”
“因此,将儒学说成一个供千万人学子的伏龙术,是不是言重了?”
夏原吉已经认可了儒家在皇权手中窃取了舆论话语权这一层权柄。
可哪怕窃取了也不能随意滥用。
就像是被皇帝掌控的兵权一样,用的时候也是需要考虑利害、权衡利弊。
而舆论的话语权,在夏原吉看来,就是对一件事发表自身的观点,通过将这个观点,频繁的出现在某一个人耳边时,渐渐的让那个人认同。
换句话说,儒家要想裹挟民意,必须依托那些真正不利于百姓的政策。
可若朝廷颁布的政令件件利国利民,便足以证明坐镇朝堂的天子是仁义之君。
百姓虽身处乡野,却也分得清利弊。
政策带来的实惠是实打实的,仁义君王的好处更是看得见的。
到那时,即便儒家发动百万子弟搅动舆论,面对百姓亲身享有的福祉,也根本无法煽动起对皇帝的敌意。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