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与技巧对于临近中考、高考的时候,可谓天天听。
而眼前的学子说不定将来有一部分通过大学入仕,很有可能会成为他在朝中的政治资本。
左右最终收益的人还是他。
因此就是提一嘴的事,举手之劳而已。
随着陈羽的不断传授与解惑学习方面的知识,众学子不断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
但这一次,哪怕人聚集的再多,现场也非常安静。
一个个的竖起耳朵,听着陈羽的讲解,生怕一个不注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走了一会,陈羽来到大学当中,属于官员办公的几间屋子前。
众学子正听的兴起,谁知道陈羽突然停了,众人扫视一圈周遭,大概明白陈羽要工作去了。
顿时一个个心中有些痒痒,更多的则是意犹未尽。
还是最开始询问陈羽身份的那名学子反应最快,他弯腰拱手,对着陈羽说道:
“陈主事,方才在大门外,听见您今后要在大学任职,莫非您今后是一人双职?”
陈羽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像是一位邻家大哥哥般的语气说道:
“不错,因有关新建大学的联名奏疏,是我与礼部尚书李志刚一同联名上述,并且我在前不久的常会上,发表了对于大学等相关方面的建设性建议,因此陛下让我兼任双职。”
“除了担任内阁主事之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还同时兼任大学监丞,负责管理接下来大学内部的纪律!”
陈羽身兼数职的事情,早在不久之前,就已在民间传开了。
只不过,对于这则任命,并没有出现在皇榜上,众人也只是猜测,并没有百分百的确认。
如今见陈羽本人,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兼任双职的事情,在场众学子顿时沸腾了。
一众学子当中,时不时的有发出‘太好了’、‘陛下圣明’之类的欢呼声。
众人的欢呼,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
毕竟经过方才陈羽的学习知识与技巧传授,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学神的压迫感。
苦于时间短,他们还有许多问题想要问,也还有许多文章想要请教。
现在好了,以后学神直接常驻大学,那他们再想要询问,可就太方便了。
虽然大学因背靠朝廷的缘故,接下来所请的大学老师,必然都是一方大学问家。
但陈羽仍旧是请教学问的第一人选。
首先陈羽在众学子的心目中,渐渐朝着偶像的方向发展。
其次就是陈羽非常的接地气。
毕竟,对于大学当中的大儒老师,在士绅这个阶级,有可能非常的出名。
他们也从读书人的圈子里,听过哪位大儒的牛逼。
但太远了。
再者,那些资深大儒们是高高在上的‘严师’。
就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写的那样,古代的老师往往端坐于上,寒门学子要俯身倾耳以请,即便遇其叱咄,也只能色愈恭,礼愈至,那份敬畏中,藏着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
而陈羽与他们在身份上,虽然现在也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但接触起来,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而且感觉非常的舒服。
最重要的是,人家陈羽的才能也是实打实的牛逼。
恩科当中所写的文章,一些大儒看了都不得不拜服。
种种加起来,陈羽可比那些所谓的学术大拿,实在、亲近多了。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场的学子们早已在心中默认:自己是陈羽一派的人。
这种势力归属的默契,在古代但凡能触及官场的圈子里,本就是常见的规则。
就像之前的恩科,只要有人能拿下贡士头衔,便会默认当年的阅卷老师是自己的恩师;
日后入仕,按规矩也要登门拜访。
这就是官场的本质,将朋友搞得多多的,早早找到值得追随的靠山,才算是踏入官场这个圈子的第一步。
只不过,除非是格外优异、能让阅卷官记挂的学子,其余人往往只能吃闭门羹。
如今的学子们虽还未正式入仕,却也懂其中的门道。
陈羽不过入仕短短时日,便能拿下从七品的官阶,还兼任两个职位。
这份晋升速度,背后藏着的潜力与资源,早已让他们心中有了判断。
跟着这样的人,不仅能学到真才实学,更能为日后的仕途铺下一条近路。
这般“既有才学可依,又有前途可盼”的选择,谁又会拒绝呢?
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让自己一派的老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担任监丞管理他们,从而也让他们获得更多相互接触的空间与时间。
简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陈羽看着众人狂呼的反应,心中有些动容。
他扫视一圈众学子,将目光停留在了最开始询问他身份、并在一路上都几次表现突出的那名学子,温和的问道:
“你这个学生倒是很有上进心,不知可否告知姓名与籍贯?”
这名学生闻言,神色郑重,拱手道:
“回禀陈监丞,学生陈循,字德遵,号芳洲,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祖籍浙江温州府平阳县。”
陈羽:“???”
陈羽听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陈循,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好家伙,自己就随便问一个太想进步的人。
结果问出来了一个大明的未来内阁首辅?
陈循他可太知道了!
寒门的杰出代表,前期求学之路十分苦楚,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入仕之后,凭借着过人的才识与能力,一步一步坐上了当时大明的权臣巅峰,内阁首辅。
陈循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德逊相依,兄弟二人团结相处,同舟共济,生活清苦。
但他少年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授业,大有造诣。
入仕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后以翰林院学士的官职进入内阁,历任户部右侍郎。土木之变后,陈循赞成于谦的主张,遂升为户部尚书。
景泰元年,朱祁钰看重了陈循的才干,将其视为心腹,并升其为内阁首辅,备受宠信。
只不过后来明英宗复辟,奖励夺门功臣,诬杀于谦等相关‘叛臣’。陈循亦被廷杖一百,贬戍铁岭卫,削籍为民。
这种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最开始的时候,陈羽当做人物故事看。
没想到,现在对于他认识对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只不过看着陈循现在成为了大学的学生,看来第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跟于谦一样,没有发挥好。
陈羽不清楚对方落榜几次后高中,但他清楚现在陈循有了大学的教育资源,估计入仕的时间线要提前了。
陈羽拍了拍陈循的肩膀,称赞道:
“好名字,我记住了!希望你今后能在大学好好学习,莫要辜负朝廷对你的期待!”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