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第2449章 天墓无极(1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9章 天墓无极(134)(1 / 2)

昆仑山脉的夕阳将雪地染成金红色,总部增援的运输机在临时开辟的雪原跑道上缓缓降落。舱门打开,身着白色防化服的文物保护专家和地质学家抬着精密仪器快步走下,第一时间将装有昆仑镜、青铜圆盘和神脉液的保温箱接入恒温运输舱——舱内温度严格控制在零下五摄氏度,与神宫内部环境一致,防止文物因温度骤变受损。

“冷队,地质雷达检测到冰川裂缝坍塌区域下方仍有能量波动,推测是神脉液残留引发的地质反应。”地质学家老张拿着检测报告走到冷锋身边,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显示裂缝下方三十米处有异常热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小规模冰川融水,威胁下游牧民的草场。”

冷锋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热源区域——那里正是天蝎被掩埋的位置,也是神宫侧门的入口。“需要怎么处理?”他看向老张,眼神里带着谨慎,既担心地质灾害,又不想破坏神宫遗址。

“最好的办法是注射低温凝固剂,让残留的神脉液与冰层冻结成整体。”老张指着运输机上的大型注射设备,“但设备需要深入裂缝下方二十米,可能会触碰到神宫的遗迹结构,需要考古队先确认安全范围。”

李教授立刻召集考古队员,拿出神宫的三维模型与地质雷达图像比对。“裂缝下方十五米处是神宫的废弃通道,没有重要文物,可以作为注射点。”他在模型上标记出一个红色圆点,“我们可以先派微型机器人进入通道探查,确保没有机关后再启动设备。”

陈曦立刻调试好两台履带式微型机器人,机器人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环境探测器,沿着坍塌裂缝边缘的冰洞缓缓进入。屏幕上实时传回通道内的画面——通道内壁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没有发现机关痕迹,只有少量神脉液顺着冰缝渗出,在地面形成淡蓝色的冰晶。

“通道安全,可以注射凝固剂!”陈曦对着对讲机大喊。老张立刻指挥队员架设注射设备,金属注射管在液压装置的推动下缓慢钻入冰层,精准抵达预定位置。当低温凝固剂注入的瞬间,裂缝下方传来轻微的“咔嚓”声,地质雷达屏幕上的热源波动逐渐减弱,最终稳定在安全范围。

处理完地质隐患,所有人登上运输机返回基地。机舱内,李教授和张岚正围着昆仑镜展开研究——张岚的肋骨经过临时固定,虽然还不能剧烈活动,但仍坚持参与文物分析。她用特制的光学仪器照射昆仑镜表面,云纹在强光下浮现出更复杂的轨迹,与青铜圆盘上的纹路完全咬合。

“这两组纹路拼合后形成的是昆仑山脉的地质剖面图。”张岚指着屏幕上重叠的图像,“你看这里,标注着‘神脉节点’的位置共有十二个,分布在昆仑山脉的不同区域,我们之前发现的神宫只是其中一个节点,其他节点很可能也藏着类似的文物和科技装置。”

冷锋凑过来看向图像,十二个节点如同珍珠般串联起整个昆仑山脉,每个节点旁都标注着上古文字。“这些节点会不会和神脉液的流动有关?”他提出猜想,“如果某个节点被破坏,会不会影响整个神脉系统?”

“很有可能。”李教授点点头,拿出《昆仑古卷》的完整版扫描件,“古卷记载‘十二脉通,昆仑乃安’,说明十二个节点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神脉系统的稳定。黑蝎之前多次在昆仑山脉活动,说不定已经发现了其他节点,只是没有找到打开的方法。”

运输机降落在基地时,夜色已经笼罩昆仑山脉。基地内灯火通明,总部派来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已经搭建完成,恒温恒湿的环境、防辐射的玻璃展柜、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一应俱全,专门用于存放和研究昆仑镜等文物。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昆仑镜、青铜圆盘和神脉液转移到实验室,开始进行全面检测。激光测厚仪显示昆仑镜的青铜材质纯度高达99.2%,远超同时期的青铜制品;光谱分析仪检测出神脉液中含有一种未知的微量元素,能在低温下保持液态,且具有极强的能量传导性。

“这种微量元素在地球上从未发现过,可能来自上古时期的陨石。”负责检测的化学专家兴奋地说,“如果能破解它的分子结构,或许能研发出新型低温材料,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冷锋站在实验室外,看着专家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他走到指挥室,调出黑蝎组织的所有资料——金链蝎已死,天蝎被掩埋在冰川下,但黑蝎的残余势力仍有部分在逃,且与国际盗墓组织有联系。“必须尽快找到其他十二个神脉节点,防止黑蝎的残余势力抢先一步。”他对着对讲机下令,“赵雷,你带领侦查小队,明天开始对昆仑山脉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排查古卷标注的节点区域;李锐,你负责整理黑蝎的资料,找出他们之前在昆仑山脉的活动轨迹,寻找可能的线索。”

次日清晨,侦查小队分成三组,分别向昆仑山脉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出发。赵雷带领的东组乘坐雪地摩托,携带便携式雷达和无人机,前往古卷标注的第一个节点——位于玉珠峰东侧的“冰眼”区域。

雪地摩托在雪地上疾驰,玉珠峰的轮廓逐渐远去。行驶到距离冰眼还有五公里时,无人机突然传回异常信号——地面上有明显的人工挖掘痕迹,雪地里散落着几个空的压缩食品包装袋,包装袋上印着黑蝎组织的标志。

“黑蝎的人已经来过这里!”赵雷立刻让队员们停车,拿出望远镜观察前方的冰眼区域。冰眼是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冰洞,洞口周围的冰层有爆破痕迹,显然是被炸药炸开的。“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小心有埋伏!”

队员们纷纷下车,举着QBZ-191自动步枪,呈扇形向冰眼靠近。距离冰眼还有一百米时,冰洞内突然传来枪声,子弹打在雪地上,溅起一片片雪屑。赵雷立刻让队员们卧倒,自己则匍匐到一块冰岩后,用望远镜观察冰洞内的情况——里面有五个穿着黑色战术服的人,正举着AK-12步枪向外射击,洞口两侧的冰壁上安装着炸药,显然是想在撤退时炸毁冰眼。

“陈曦,无人机携带燃烧弹,绕到冰洞后方,阻断他们的退路!”赵雷对着对讲机下令,同时让两名队员从左侧迂回,吸引敌人的火力。陈曦操控无人机快速移动到冰洞后方,投下两枚燃烧弹,火焰瞬间封锁了冰洞的后门,黑蝎成员见状,只能从正面突围。

“打!”赵雷大喊,队员们立刻起身射击,三发点射精准命中三名黑蝎成员的胸口。剩下的两名成员想要引爆洞口的炸药,却被赵雷的狙击步枪一枪爆头。战斗很快结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进入冰洞,发现洞内有一个被炸开的石门,石门后的通道内漆黑一片,散发着淡淡的寒气。

“冷队,我们在冰眼区域发现了黑蝎的踪迹,他们已经炸开了神脉节点的石门,通道内情况不明。”赵雷对着对讲机汇报,同时让队员们架设照明设备,准备进入通道探查。

冷锋接到汇报时,正在实验室查看昆仑镜的检测报告。“你们先不要进入通道,等总部派来的考古专家和机关破解小组赶到后再行动。”他对着对讲机说,“注意保护好现场,防止破坏文物和通道内的机关。”

挂断对讲机,冷锋立刻前往实验室,找到李教授和张岚。“黑蝎的残余势力已经发现了第一个神脉节点,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他们之前找到其他节点,保护好里面的文物和科技装置。”

李教授和张岚立刻整理资料,结合古卷的记载和昆仑山脉的卫星地图,确定了其他十个神脉节点的大致位置。“这些节点大多位于昆仑山脉的无人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而且都有上古机关保护,探索难度很大。”张岚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特别是位于昆仑山脉深处的‘龙脊’节点,那里海拔超过六千米,终年暴风雪,而且据古卷记载,里面的机关最为复杂,有‘九死一生’之称。”

冷锋点点头,知道探索神脉节点的任务艰巨,但为了保护神脉系统和里面的文物,他们必须迎难而上。“我会向总部申请更多的资源,包括雪地越野车、直升机、防寒装备和专业的登山队员。”他对着对讲机下令,“陈曦,你立刻整理所有神脉节点的资料,制作成详细的巡查路线图;李锐,你负责联系总部,协调增援的人员和装备,确保尽快到位。”

总部很快回复,同意派遣一支专业的登山队和更多的雪地装备,协助侦查小队探索神脉节点。同时,国际刑警组织传来消息,黑蝎的残余势力已经逃往中亚地区,与当地的恐怖组织勾结,可能会再次返回昆仑山脉,试图夺取神脉节点的文物。

“必须加强基地的防御,同时加快探索神脉节点的速度。”冷锋在基地的紧急会议上强调,“我们要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发现黑蝎的踪迹,立刻展开行动,阻止他们的阴谋。”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基地的防御工事再次加固,防空导弹营的红旗-17A发射架全天候开启,雷达系统覆盖整个昆仑山脉空域;侦查小队的装备得到更新,每人配备了最新的防寒服、便携式氧气罐、雪地靴和卫星通讯设备;考古队和机关破解小组也做好了准备,携带专业的设备,随时可以前往神脉节点进行探索。

三天后,总部派来的登山队和增援装备抵达基地。登山队的队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曾多次攀登过珠峰等高峰,熟悉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和救援技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出发前往第一个神脉节点。”登山队队长王峰对着冷锋敬礼,语气坚定。

冷锋点点头,将队员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侦查队员、考古队员、机关破解专家和登山队员组成,分别前往不同的神脉节点。“记住,安全第一,文物保护第二,遇到无法解决的危险,立刻撤离,等待支援。”他对着每个小组的队长叮嘱,“保持通讯畅通,每天定时汇报情况,一旦发现黑蝎的踪迹,立刻通知总部。”

各小组依次出发,朝着不同的神脉节点前进。赵雷带领的小组再次前往冰眼区域,这次有考古专家和机关破解小组的协助,他们准备进入通道,探索神脉节点的内部情况。

通道内的温度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队员们穿着最新的防寒服,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张岚带领的机关破解小组走在最前面,手中的探测仪不断扫描着通道两侧的冰壁,屏幕上显示出绿色的安全信号——没有发现机关或毒素反应。

通道内的冰壁上刻着与神宫相似的符文,符文在战术手电的照射下泛着微弱的蓝光。考古专家仔细记录着符文的图案,通过便携式电脑与古卷进行比对,发现这些符文记载的是神脉系统的运行原理,以及每个节点的作用。

“这里的符文提到,冰眼节点主要负责储存神脉液,为整个神脉系统提供能量补给。”考古专家兴奋地说,“如果这里的神脉液流失,其他节点的能量供应也会受到影响。”

走了约一百米,通道突然变得开阔,一个圆形的冰室出现在眼前。冰室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冰制容器,容器内盛放着大量的神脉液,淡蓝色的液体在容器内缓慢流动,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容器周围的冰壁上,镶嵌着数十颗夜明珠,将整个冰室照亮得如同白昼。

“太好了!神脉液还在!”李教授激动地说,立刻拿出检测设备,对神脉液进行取样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里的神脉液纯度比之前在神宫发现的更高,能量传导性也更强,是研究神脉系统的重要样本。

就在队员们准备对冰室进行全面探查时,赵雷的对讲机突然响起:“赵队!基地传来紧急消息,黑蝎的残余势力乘坐直升机,正朝着冰眼区域飞来,预计十分钟后抵达!”

赵雷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他立刻让队员们做好战斗准备:“考古专家继续取样,尽快完成检测;机关破解小组在通道内设置陷阱,阻止黑蝎进入冰室;其他人跟我到洞口,建立防御阵地!”

队员们立刻行动,机关破解小组在通道内安装了定向地雷和绊发雷,考古专家加快了取样和检测的速度,赵雷则带领队员们在洞口架设重机枪和反坦克导弹,等待黑蝎的到来。

十分钟后,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两架直升机的身影——正是黑蝎的残余势力。直升机朝着冰眼区域快速飞来,机身下挂载着火箭巢,显然是想直接炸毁冰眼。

“反坦克导弹准备!”赵雷大喊,队员们立刻扛起导弹,对准直升机。当直升机进入射程时,赵雷下令:“发射!”两枚导弹拖着尾焰飞出,精准命中其中一架直升机的发动机,直升机瞬间爆炸,残骸坠入雪地里。

剩下的一架直升机见状,立刻拉高高度,对着洞口投下火箭弹。火箭弹在雪地里爆炸,掀起巨大的雪浪,洞口的防御工事受损严重。赵雷带领队员们躲到冰岩后,用重机枪对着直升机疯狂扫射,子弹打在直升机的机身上,留下一个个弹孔。

直升机驾驶员见无法靠近洞口,只能转身撤退。赵雷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黑蝎的残余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肯定会寻找其他机会,再次袭击神脉节点。

“尽快完成冰室的探查和取样,然后撤离这里。”赵雷对着队员们说,“我们必须尽快返回基地,向冷队汇报情况,制定更完善的防御计划,保护好其他神脉节点。”

队员们加快了速度,考古专家完成了神脉液的取样和检测,机关破解小组拆除了部分陷阱,留下几个用于防御的地雷。当所有人撤离到洞口时,远处的天空中再次出现了直升机的轰鸣声——这次不是黑蝎的,而是总部派来的增援直升机。

“我们的增援到了!”队员们兴奋地大喊,朝着直升机挥手。直升机降落在雪地上,医护人员和更多的队员走下飞机,带来了新的装备和补给。

赵雷带领队员们登上直升机,看着逐渐远去的冰眼区域,心中满是感慨。这次探索虽然遇到了黑蝎的袭击,但成功获取了神脉液的样本,了解了冰眼节点的作用,为后续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但他也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神脉节点需要探索,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直升机朝着基地的方向飞去,夜色再次笼罩昆仑山脉。冷锋站在基地的了望塔上,看着远处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会坚守信念,保护好昆仑山脉的每一个神脉节点,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瑰宝,让昆仑古文明的秘密得以传承,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基地的指挥室里,全息投影正实时显示着五个探索小组的位置。冷锋盯着屏幕上代表赵雷小组的绿色光点逐渐靠近基地,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冰眼节点的探索虽有惊无险,但黑蝎残余势力的快速反扑,证明他们对神脉节点的重视远超预期。

“冷队,赵雷小组已经进入基地范围,预计十分钟后抵达。”通讯兵的声音打破了指挥室的宁静,“另外,总部传来消息,国际刑警在中亚地区抓获了三名黑蝎骨干,审讯后得知,天蝎在被掩埋前曾向总部发送过‘十二脉毁,昆仑必亡’的加密信息,推测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摧毁所有神脉节点,引发昆仑山脉地质崩塌。”

冷锋的眉头瞬间拧紧。若神脉系统被摧毁,不仅昆仑山脉的生态会遭到毁灭性破坏,下游的江河也可能出现断流或洪水,波及数百万民众。“立刻将消息同步给所有探索小组,让他们加强警戒,一旦发现黑蝎踪迹,优先保证人员安全,必要时可放弃节点探索。”他对着对讲机下令,同时调出昆仑山脉的地质模型,“老张,你立刻测算神脉节点全部被毁后的地质影响范围,为后续防御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学家老张立刻带领团队投入工作,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飞速跳动。半小时后,一份详细的地质影响报告摆在了冷锋面前:“神脉节点若全部被毁,短期内会引发昆仑山脉中段的8级以上地震,冰川融水将形成大规模洪水,淹没下游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部分区域;长期来看,昆仑山脉的地质结构会逐渐不稳定,可能导致周边地区频繁发生地震和山体滑坡。”

冷锋看着报告上触目惊心的数据,心中愈发沉重。此时,赵雷小组的队员们已经抵达基地,他们带回了冰眼节点的神脉液样本和通道内的符文拓片。李教授和张岚立刻拿着样本前往实验室,通过高精度质谱仪分析样本成分。

“冰眼节点的神脉液中,未知微量元素的含量是神宫样本的三倍!”张岚拿着检测报告冲进指挥室,脸上满是兴奋,“这种微量元素不仅能在低温下保持液态,还能吸收和释放地质能量,正是神脉系统维持昆仑山脉地质稳定的关键!如果能破解它的合成方法,或许能人为修复受损的神脉节点。”

冷锋接过报告,目光落在“地质能量吸收”几个字上。“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保护好现有神脉节点,同时找到合成这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就能阻止黑蝎的阴谋?”

“理论上是这样,但合成难度极大。”张岚指着报告上的分子结构图,“这种微量元素的分子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在超低温、高压的环境下才能合成,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无法实现。不过,古卷记载,神宫的主殿内有一台‘脉能转化仪’,或许能利用昆仑镜和神脉液,将普通物质转化为这种微量元素。”

冷锋立刻让陈曦调取神宫主殿的三维模型,在张岚的指引下,找到了位于主殿角落的一台金属装置——那正是“脉能转化仪”。装置主体呈圆柱形,顶部有一个与昆仑镜匹配的凹槽,侧面有多个管道接口,显然是用于输送神脉液的。

“要启动脉能转化仪,需要昆仑镜、神脉液和青铜圆盘三者配合。”李教授补充道,“古卷记载‘镜引脉能,盘承脉液,仪转化生’,三者缺一不可。但神宫主殿已经被冰川掩埋,要想再次进入,需要重新开辟通道,而且风险极大。”

冷锋沉思片刻,做出决定:“优先保护已发现的神脉节点,同时组织一支精锐小队,准备重新进入神宫主殿,启动脉能转化仪。赵雷,你带领侦查小队,对神宫周围区域进行全面勘察,寻找安全的通道入口;李锐,你负责准备进入神宫所需的装备,包括破冰设备、防化服、机关破解工具和足够的补给;张岚和李教授,继续研究古卷和神脉液样本,寻找启动脉能转化仪的具体方法。”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赵雷带领侦查小队乘坐直升机,对神宫周围的冰川区域进行勘察。经过两天的细致搜索,他们在神宫主殿西侧三公里处发现了一条天然冰缝,冰缝底部与神宫的废弃通道相连,且没有被坍塌的冰川堵塞,是进入主殿的理想通道。

“冷队,我们在冰缝内发现了黑蝎留下的标记,推测他们之前也考察过这里,但没有找到进入主殿的方法。”赵雷对着对讲机汇报,同时让队员们在冰缝入口设置警戒装置,“冰缝内的温度约为零下四十摄氏度,有多处冰锥悬挂在顶部,需要小心通过。”

冷锋接到汇报后,立刻组织精锐小队——包括赵雷、李锐、陈曦、张岚、李教授和五名经验丰富的登山队员。小队携带破冰镐、激光切割仪、便携式氧气罐、防寒睡袋等装备,乘坐直升机前往冰缝所在地。

直升机降落在冰缝入口附近的雪原上,队员们穿戴好防寒装备,开始向冰缝内进发。冰缝宽约三米,深约两百米,底部的通道仅容一人通过。张岚走在最前面,手中的机关探测仪不断扫描着通道两侧的冰壁,确保没有隐藏的机关。

“小心!顶部有冰锥松动!”登山队员突然大喊,所有人立刻卧倒。一块直径约一米的冰锥从顶部坠落,砸在地面上碎裂开来,冰块飞溅。队员们起身拍掉身上的碎冰,继续前进,赵雷则用登山绳将顶部的冰锥逐一固定,防止再次发生危险。

经过两小时的艰难跋涉,小队终于抵达通道的尽头——一道被冰层覆盖的石门,石门上刻着与神宫主殿相同的符文。“这就是通往主殿的侧门!”李教授兴奋地说,“只要打开这道石门,就能进入主殿,找到脉能转化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