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立刻转身,朝着寺庙的门口跑去。就在我们冲出寺庙的瞬间,寺庙的屋顶“轰隆”一声坍塌,整个寺庙被掩埋在碎石之下。
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看着被掩埋的寺庙,心里既庆幸又感慨。庆幸的是我们成功找到了“雪域圣物”,感慨的是这座古老的寺庙就这样消失了。
“‘雪域圣物’是藏传佛教的宝物,也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应该留在西藏,用来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我看着手里的水晶,对格桑喇嘛说,“格桑喇嘛,‘雪域圣物’就交给您保管吧,希望它能为西藏带来和平与安宁。”
格桑喇嘛接过水晶,双手合十,对我们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西藏做的一切!我会好好保管‘雪域圣物’,让它永远守护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我们在塔尔钦镇休息了几天,然后准备返回拉萨。离开前,格桑喇嘛送给我们一本古老的藏文经卷,说:“这本经卷里藏着更多关于华夏文明的秘密,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下次如果有需要,我随时愿意为你们提供帮助。”
我们接过经卷,心里充满了感激。在返回拉萨的路上,我打开经卷,里面的藏文经文虽然复杂,但在格桑喇嘛的帮助下,我们还是读懂了一部分。经卷里提到,华夏大地还有很多像定风珠、雪域圣物这样的宝物,它们分布在各个角落,守护着华夏文明的传承。
回到拉萨后,我们又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里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城池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楼兰古城”四个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下一个秘密,在楼兰古城。”
我看着照片,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神秘古城,消失了一千多年,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这次的秘密,又会是什么呢?我们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了新的冒险之旅。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未知,但每一次踏上征程,都让我对“守护”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楼兰古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那里黄沙漫天,昼夜温差极大,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沙尘暴,想要找到消失千年的古城,绝非易事。
出发前,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王警官联系了当地的沙漠救援队,准备了两辆越野车、足够的水和食物,还有防沙服、指南针、卫星电话等装备。秦越则查阅了大量关于楼兰古城的文献,从《汉书》里的“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到近代考古学家发现的楼兰美女干尸,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成为找到古城的关键。张教授则带上了专业的考古工具,准备一旦发现古城遗址,就进行初步的勘探。
我们从拉萨出发,先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再转乘汽车前往若羌县——那里是进入楼兰古城的必经之地。到达若羌县时,已经是傍晚,夕阳把沙漠染成了金色,远处的沙丘连绵起伏,像沉睡的巨龙。当地的向导阿不力克木早已在县城门口等我们,他是土生土长的若羌人,常年在沙漠里穿行,对楼兰古城的方位颇有研究。
“你们要找楼兰古城?”阿不力克木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那里很危险,沙漠里的沙尘暴说来就来,而且古城早就被黄沙埋了,很多人去找,都没找到。”
陈九爷拍了拍阿不力克木的肩膀:“我们有专业的装备,还有你这个向导,肯定能找到。只要你带我们去,报酬不是问题。”
阿不力克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带你们去。但你们一定要听我的,沙漠里的规矩不能破,不然会出事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跟着阿不力克木,驾驶着越野车驶入沙漠。沙漠里没有路,只有车轮碾过黄沙留下的痕迹,很快就被风吹得模糊。阿不力克木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个古老的罗盘,时不时抬头看看太阳,嘴里还念叨着当地的谚语:“太阳走,沙丘移,跟着风的脚印找古城。”
走了大概三个小时,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阵黄沙,阿不力克木脸色一变:“不好!沙尘暴要来了!快找地方躲起来!”
我们立刻下车,跟着阿不力克木躲到一处巨大的沙丘后面。很快,沙尘暴就席卷而来,黄沙像愤怒的野兽,呼啸着掠过沙漠,能见度不足一米,耳边全是风声的嘶吼。我们紧紧抱在一起,用防沙服裹住身体,不敢动弹。
沙尘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渐渐平息。当我们从沙丘后面走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之前的车辙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远处的沙丘都变了形状。阿不力克木拿着罗盘,脸色凝重:“我们迷路了,罗盘也失灵了。”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秦越突然指着远处:“你们看!那里有个东西!”
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沙丘上,有一个小小的黑影。我们立刻开车过去,发现那是一块刻着花纹的木板,木板已经有些腐朽,但上面的花纹还能看清——是楼兰古国特有的“卷草纹”,和文献里记载的一模一样。
“这是楼兰古城的遗物!”张教授激动地说,“我们离古城不远了!”
阿不力克木也兴奋起来:“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楼兰古城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木板,是古城的居民用来标记道路的。只要跟着这些木板走,就能找到古城!”
我们沿着木板的方向继续前进,一路上又发现了几块类似的木板,还有一些破碎的陶片和玉器。到了傍晚,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片低矮的土丘,阿不力克木指着土丘,大喊:“看!那就是楼兰古城的遗址!”
我们立刻加快车速,朝着土丘驶去。走近后才发现,那是一片被黄沙掩埋的古城遗址,残存的城墙断壁从黄沙中露出来,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城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应该是当年的宫殿遗址,周围散落着无数的陶片、玉器和青铜器,还有一些残存的织物,虽然已经腐朽,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太好了!我们找到楼兰古城了!”我兴奋地跳下车,朝着古城遗址跑去。就在这时,陈九爷突然拉住我:“小心点,这里可能有陷阱。楼兰古城消失得很突然,说不定里面有什么危险。”
我点点头,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张教授则拿出考古工具,开始对遗址进行初步勘探。秦越则在遗址里寻找线索,希望能找到匿名信里提到的“秘密”。
就在秦越走到宫殿遗址的土台旁时,他突然大喊:“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个洞口!”
我们立刻跑过去,只见土台的侧面有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被黄沙半掩着,看起来像是人工开凿的。洞口周围的墙壁上刻着一些图案,图案上画着楼兰人祭祀的场景,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这应该是楼兰古城的祭祀坑,”张教授仔细观察着洞口,“里面可能藏着楼兰古国的重要文物,甚至可能和古城消失的原因有关。”
王警官立刻安排警力在洞口周围警戒,我和陈九爷、秦越则准备进入洞口探查。我们戴上头灯,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洞口内部很宽敞,是一个巨大的石室,石室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盘,青铜盘上刻着复杂的星象图,周围还散落着一些动物的骸骨,看起来像是祭祀用的祭品。
“这个青铜盘是楼兰古国的‘星象祭祀盘’,”秦越看着青铜盘上的星象图,兴奋地说,“上面刻着的星象,是公元前176年的,和楼兰古国鼎盛时期的年代吻合!而且,这个星象图上还标注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像是在指引什么方向。”
我走到青铜盘前,仔细观察着星象图。星象图的中央,有一颗最亮的星,旁边刻着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石室的一个角落。我顺着箭头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个角落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形状像是一个月牙。
“你们看这个凹槽,”我指着凹槽,“形状和楼兰古国的‘月牙纹’很像,说不定需要特定的东西才能打开。”
陈九爷从地上捡起一块刻着月牙纹的陶片,试着放进凹槽里。陶片刚放进去,墙壁就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响声,缓缓向一侧移动,露出一个更小的石室。
小石室里只有一个石盒,石盒上刻着楼兰古国的文字。张教授小心翼翼地打开石盒,里面放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东西。我们展开丝绸,里面是一张古老的羊皮纸,上面画着一幅地图,还有一些楼兰文字。
“这是楼兰古城的‘迁徙图’!”秦越看着羊皮纸上的地图,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上面记录着,公元前77年,楼兰古国因为一场大旱,被迫迁徙,他们把国家的‘镇国之宝’——‘楼兰玉髓’藏在了古城的地下,还留下了这幅地图,希望后人能找到它,重建楼兰古国!”
“楼兰玉髓?”我心里一动,“难道这就是匿名信里提到的‘秘密’?”
张教授点点头:“很有可能。楼兰玉髓是楼兰古国的国宝,传说中它能吸收水分,滋养土地,当年楼兰古国就是因为有了它,才能在沙漠里建立起繁华的城邦。后来玉髓失踪,楼兰古国才因为干旱而衰落,最终消失在沙漠里。”
我们按照羊皮纸上的地图,在古城遗址的地下,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地窖。地窖里放着一个玉盒,玉盒里果然放着一颗拳头大小的玉髓,玉髓通体碧绿,里面像是有水流在流动,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这就是楼兰玉髓!
“太好了!我们找到楼兰玉髓了!”我兴奋地说,“有了它,说不定能让楼兰古城重新焕发生机!”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地窖时,突然从地窖的入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我们立刻警惕起来,手电筒的光束朝着入口照去——只见十几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男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手枪,嘴角露出冷笑:“许砚,我们又见面了。没想到你们竟然能找到楼兰玉髓,真是辛苦你们了。”
“是你!”我认出了他,他是之前抢夺文明火种的寻古会余党,叫刀疤脸,“你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刀疤脸哈哈大笑:“我们一直在跟踪你们,从敦煌到西藏,再到这里,就是为了等你们找到楼兰玉髓,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现在,把玉髓交出来,我可以饶你们一命!”
王警官带领警力立刻冲了过来,与刀疤脸的手下展开搏斗。地窖里空间狭小,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我和陈九爷则趁机保护楼兰玉髓,想要冲出地窖。
就在我们快要冲出地窖时,刀疤脸突然朝着我开枪。陈九爷一把推开我,子弹打在了他的胳膊上,鲜血立刻流了出来。
“九爷!”我大喊一声,想要去扶他。
陈九爷却摆摆手,咬着牙说:“别管我,快带着玉髓走!不能让它落入坏人手中!”
我忍着眼泪,抱着楼兰玉髓,跟着秦越和张教授,冲出了地窖。刀疤脸见我们要跑,立刻追了上来。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汽车的轰鸣声,是阿不力克木带着沙漠救援队赶来了!
刀疤脸的手下见救援队来了,顿时慌了神,四处逃窜。刀疤脸想要趁机逃跑,却被王警官拦住,经过一番搏斗,最终被制服。
我们把陈九爷送到附近的医院,幸好子弹没有打中要害,经过抢救,没有生命危险。在医院里,我们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里只有一句话:“楼兰玉髓已归其位,下一个秘密,在河南殷墟。”
我看着信,心里明白,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这次的秘密,又会是什么呢?
几天后,陈九爷康复出院,我们一起前往河南殷墟。殷墟位于安阳市境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我们联系了殷墟博物馆的馆长李教授,他是着名的甲骨文学者,对殷墟的历史和文物了如指掌。李教授听说我们要找“秘密”,立刻带我们去了殷墟的“甲骨窖穴”——那里是殷墟出土甲骨文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甲骨窖穴里,存放着无数的甲骨文片,这些甲骨文片上刻着商朝的文字,记录着商朝的历史、文化和祭祀活动。李教授指着一块巨大的甲骨文片,对我们说:“这块甲骨文片上刻着一段特殊的文字,翻译过来是‘商王藏宝,藏于地下,得宝者,得天下’。我们研究了很多年,都没找到‘宝藏’的位置,你们的线索,说不定和这个有关。”
我们仔细研究着这块甲骨文片,发现文字的末尾,刻着一个小小的“鼎”字。“鼎?”我心里一动,“难道和商朝的‘后母戊鼎’有关?”
李教授摇了摇头:“后母戊鼎是商朝的国宝,现在就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商朝还有很多鼎,其中最神秘的是‘商王武丁鼎’,传说中这只鼎里藏着商朝的‘国运’,但它早就失踪了,没人知道它的下落。”
我们按照甲骨文片上的线索,在殷墟的地下,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祭祀坑。祭祀坑的中央,放着一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还有一些甲骨文——这就是商王武丁鼎!
鼎里放着一卷用青铜片制成的书,上面刻着商朝的文字。我们通过解读文字,得知这是商朝的“治国方略”,里面记录着商朝的农业、手工业、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关于天文、历法的记载,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商王武丁鼎和青铜书交给殷墟博物馆,由专业人员进行保护和研究。离开殷墟时,我们又收到了匿名信,这次信里的照片是“西安兵马俑”,旁边写着:“下一个秘密,在西安兵马俑。”
我看着照片,嘴角露出微笑。从敦煌莫高窟到西藏大昭寺,从楼兰古城到河南殷墟,每一次冒险,都让我对华夏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挑战,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持守护,华夏文明的火种就会永远传承下去。我们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征程,朝着西安的方向前进——那里,又有一个关于华夏文明的秘密,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