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第2152章 尸易无限(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2章 尸易无限(57)(2 / 2)

杨靖宇点点头,递过来一把冲锋枪:“丸都山城地形复杂,多山多树,适合打游击。你们要小心,日军的坦克在山里开不快,咱们可以用炸药炸履带。”

当天下午,吴贤带着队员们和医疗队,骑着马朝着丸都山城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要炸山城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终于在第二天清晨赶到了丸都山城。

山城的入口处,几个高句丽时期的石狮子已经被日军的炮火炸得残缺不全。抗联的联络员早在那里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山脚下,正在架设重炮,估计中午就要进攻!”

吴贤跟着联络员爬上山城的制高点,俯瞰山脚下的日军阵地。日军的坦克正在缓慢地朝着山上开,重炮已经架设完毕,士兵们正围着炮口,准备装弹。“咱们在山里设埋伏,等坦克靠近了,就用炸药炸履带,再用石头和滚木砸日军士兵。”吴贤指着山上的树林说,“沈先生,你带着医疗队,在山里找个隐蔽的地方设立临时医院,负责救治伤员;林兰,你和队员们在山路上埋地雷,阻止日军上山。”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吴贤带着队员们,在山里的狭窄路段挖了不少陷坑,里面插满了削尖的木棍,然后在陷坑上面铺了一层树枝和泥土,伪装成普通的路面。林兰则带着队员们,在山路上埋了不少地雷,引线拉到旁边的树林里,只要日军一踩上去,就能引爆。

中午时分,日军的进攻开始了。坦克朝着山上开过来,刚走到狭窄路段,就掉进了陷坑里,履带被木棍扎破,动弹不得。后面的日军士兵见状,纷纷朝着山上开枪,却被山上的滚木和石头砸得抱头鼠窜。

“炸!”吴贤大喊一声,林兰立刻拉动地雷引线,“轰隆”一声巨响,地雷爆炸,日军士兵倒下了一片。剩下的士兵吓得纷纷后退,再也不敢往上冲。

日军的指挥官气得暴跳如雷,下令重炮朝着山上开火。炮弹落在山里,炸起阵阵泥土和碎石,不少树木被拦腰折断。吴贤带着队员们躲在山洞里,听着外面的爆炸声,心里暗暗祈祷——一定要守住山城,不能让日军炸了里面的文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日军的进攻始终没有得逞。到了傍晚,日军的弹药渐渐不足,只好下令撤退。吴贤看着日军撤退的方向,松了口气,可刚想歇口气,就看到林兰匆匆跑过来,脸色苍白:“吴先生,不好了!医疗队的几个护士被日军抓走了,他们还留下话,说要是咱们不交出丸都山城的文物,就杀了护士们!”

吴贤心里一紧。护士们都是无辜的,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被日军杀害。可要是交出文物,丸都山城的珍贵遗产就会落入日军手中,被他们抢走或销毁。他皱着眉头,在山洞里来回踱步,突然有了主意:“咱们可以用假文物换护士们!沈先生,你能不能做一些假的高句丽壁画和陶俑,咱们用假文物把护士们换回来,再趁机消灭日军!”

沈文儒点点头:“没问题!我之前研究过高句丽文物,能做出以假乱真的仿品。咱们现在就动手,争取明天一早把假文物做好。”

当天晚上,沈文儒带着队员们,在山洞里忙碌起来。他们用泥土和颜料,模仿高句丽壁画的风格,画了几幅假壁画;用陶土烧制了一些假陶俑,还在上面做了旧,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吴贤带着假文物,来到日军指定的交换地点——山脚下的一片空地。日军的指挥官带着几个士兵,押着护士们站在空地上,看到吴贤来了,冷笑着说:“把文物交出来,我就放了她们。”

吴贤把假文物放在地上:“你先放了护士们,我再告诉你文物的存放地点。”

日军指挥官犹豫了一下,让人把护士们推到吴贤身边。吴贤确认护士们都安全后,指着山上的一个山洞说:“文物都在那个山洞里,你们自己去拿吧。”

日军指挥官信以为真,带着士兵们朝着山洞跑去。吴贤趁机带着护士们,朝着山里的方向跑。刚跑出去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山洞里早就被他们安装了炸药,日军士兵们一进去,就引爆了炸药,全部被炸死在山洞里。

护士们看着这一幕,纷纷松了口气。林兰走过来,紧紧握住吴贤的手:“谢谢你,吴先生,要是没有你,我们就完了。”

吴贤笑了笑:“不用谢,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现在丸都山城安全了,咱们得赶紧去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那里还有很多文物等着咱们去保护。”

众人点点头,朝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日军的散兵,正在到处抢夺百姓的财物,杀害无辜的百姓。吴贤和队员们忍不住,出手消灭了这些散兵,救了不少百姓。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镰刀,跟着他们一起去保护遗址。吴贤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得知了丸都山城的失败,以及士兵们被消灭的消息,他们愤怒不已,决定提前投放原子弹,目标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而且,他们还调动了更多的飞机和军舰,包围了东北,想要把吴贤和他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抗日力量,都困在东北,然后用原子弹把他们一起消灭。

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朝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逼近。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最残酷、最艰难的战斗。他们能否守住遗址,能否在这场战斗中迎来胜利的曙光,一切都迎来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好这片土地和上面的一切。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城墙残垣在暮色里泛着青灰色,吴贤踩着碎石爬上城墙,指尖触到墙面上模糊的刻痕——那是渤海国时期工匠留下的印记,如今却要面临原子弹的威胁。沈文儒拿着一张泛黄的图纸,在他身边蹲下:“这是遗址的地宫入口,藏在宫殿基址

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林兰骑着马跑过来,手里的情报还带着风的凉意:“日军的航母编队已经到了渤海湾,载着原子弹的轰炸机随时可能起飞!抗联的侦察兵说,日军还派了一支‘清理队’,提前来遗址破坏地面文物,想让原子弹炸得更彻底。”

吴贤心里一沉,转头看向遗址里的石灯塔——那是渤海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高近二十米,塔身刻着精美的莲花纹,要是被日军破坏,就再也复原不了了。“赵刚还在南京吗?”他突然问。林兰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想让他带南京的队员来支援?我现在就发报!”

吴贤摇摇头,从背包里掏出洛阳铲:“来不及了,日军的清理队明天一早就到。咱们今晚就动手,把石灯塔和其他地面文物拆下来,搬进地宫。百姓们也得尽快转移,不能让他们留在遗址附近。”

沈文儒有些犹豫:“石灯塔是整体结构,拆下来再装回去很难复原。”吴贤拍了拍他的肩膀:“总比被炸成碎片好。咱们记好每一块石头的位置,等赶走了鬼子,再重新建起来。”

当天夜里,遗址周围的百姓都赶来帮忙。男人们用撬棍撬动石灯塔的石块,女人们用布把石块包起来,防止磕碰,孩子们则拿着纸笔,在每一块石头上做标记。吴贤蹲在地上,仔细记录着石块的位置,沈文儒则在一旁画图,确保重建时不会出错。

忙到天快亮,终于把石灯塔拆完,所有石块都搬进了地宫。吴贤刚想歇口气,就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人影——日军的清理队来了!他赶紧让百姓们躲进地宫,自己则带着队员们和抗联战士,埋伏在遗址的城墙后面。

日军的清理队有五十多人,手里拿着斧头和炸药,朝着遗址里的宫殿基址走来。为首的军官看到石灯塔不见了,气得大喊:“把文物找出来!找不到就把这里炸平!”

几个日军士兵刚要动手,吴贤突然大喊:“打!”队员们和抗联战士从城墙后面冲出来,用步枪和手榴弹朝着日军射击。日军士兵们猝不及防,纷纷倒下,剩下的人想要逃跑,却被埋伏在周围的百姓们用锄头和镰刀拦住,很快就被全部消灭。

吴贤看着地上的日军尸体,松了口气,可刚想通知百姓们出来,就听到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军的轰炸机来了!“快进地宫!”他大喊着,带着众人冲进地宫,关上了沉重的石门。

地宫里一片漆黑,只有火把的光芒在闪烁。百姓们蜷缩在角落,孩子们吓得哭了起来,大人们赶紧捂住他们的嘴。吴贤贴着石门,能听到外面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还有炸弹落地的巨响,地宫顶部的泥土簌簌往下掉,石门也在微微晃动。

“大家别害怕,地宫很坚固,能挡住炸弹。”吴贤的声音虽然有些发颤,却充满了力量,“咱们一定能活下去,一定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轰鸣声终于停了下来。吴贤小心翼翼地打开石门,看到遗址里一片狼藉,宫殿基址被炸毁了大半,地面上布满了弹坑,幸好地宫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他刚想出去查看情况,就看到远处跑来一队人马——是赵刚带着南京的队员们来了!

“吴先生!你们没事吧?”赵刚跑过来,脸上满是焦急,“我们收到电报,就赶紧赶来了,路上遇到了日军的拦截,耽误了点时间。”

吴贤拍了拍赵刚的肩膀:“我们没事,幸好地宫坚固。日军的原子弹投下来了吗?”赵刚摇摇头:“没有,听说美军在太平洋上打败了日军的舰队,日军的航母编队被迫撤退了,原子弹没能投下来。”

众人听了,都松了口气,地宫里响起了欢呼声。吴贤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欣慰——他们又一次保护了文物,保护了百姓。可他知道,日军还没有彻底投降,还有很多文物需要他们去保护,还有很多战斗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吴贤和队员们、抗联战士以及百姓们,开始着手修复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他们按照之前记录的位置,一块一块地把石灯塔的石块重新拼接起来,沈文儒则带着文物保护队员,清理被炸毁的宫殿基址,寻找可能幸存的文物。

在清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宫殿基址、玉器,还有一些记载渤海国历史的石碑。沈文儒看着这些文物,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文物太珍贵了,能让我们更了解渤海国的历史,一定要好好保护。”

吴贤点点头,让人把文物小心翼翼地搬进地宫,妥善保管。同时,他还派人去东北的其他地方,查看文物遗址的受损情况,帮助当地百姓和抗日力量保护文物。

可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日军的总部在得知原子弹计划失败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最后的疯狂”,他们要炸毁所有还没有被破坏的文物遗址,杀害所有参与保护文物的百姓和抗日力量,然后撤退到日本本土。

而且,他们还从日本调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准备对中国的各大城市和文物遗址发动最后的进攻。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朝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逼近。

吴贤召集了队员们、抗联战士、南京的地下党以及各地的文物保护者,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地宫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他看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日军要进行最后的疯狂,咱们不能怕,也不能退!咱们要团结一心,保护好每一处文物遗址,保护好每一个百姓,直到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有的说要去保护西安的兵马俑,有的说要去保护南京的明孝陵,有的说要去保护洛阳的龙门石窟。吴贤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希望——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会议结束后,众人纷纷出发,前往各个文物遗址,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吴贤则带着一部分队员和抗联战士,留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继续修复遗址,同时防备日军的进攻。

一天,吴贤正在遗址里查看石灯塔的修复情况,突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人影——是日军的大部队来了!他赶紧让队员们和百姓们躲进地宫,自己则带着抗联战士,在遗址周围挖战壕,准备战斗。

日军的大部队有上千人,还有坦克和重炮,朝着遗址的方向推进。吴贤知道,这场战斗会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举起洛阳铲,大声喊道:“兄弟们,为了保护文物,为了保护百姓,跟鬼子拼了!”

队员们和抗联战士们也纷纷举起武器,大喊着冲向日军。一场残酷的战斗开始了,子弹像雨点一样穿梭,炸弹的巨响震耳欲聋,鲜血染红了遗址的土地。吴贤挥舞着洛阳铲,不断地击倒日军士兵,身上也多处受伤,可他依旧没有停下,因为他知道,他身后是珍贵的文物,是无辜的百姓,他必须守住这里。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双方都损失惨重。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在吴贤和队员们、抗联战士们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靠近遗址的核心区域。到了第二天清晨,日军的弹药渐渐不足,士兵们也筋疲力尽,只好下令撤退。

吴贤看着日军撤退的方向,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队员们和抗联战士们也纷纷倒下,有的已经牺牲,有的则受伤严重。百姓们从地宫里出来,看到眼前的景象,纷纷流下了眼泪,有的去照顾受伤的战士,有的则去掩埋牺牲战士的尸体。

吴贤看着牺牲的战士们,心里一阵悲痛,他知道,这些战士都是为了保护文物,为了保护百姓而牺牲的,他们的名字会永远被铭记。他站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众人说:“兄弟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还在,咱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保护文物,继续抗击鬼子,直到把他们彻底赶出中国!”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吴贤看着众人,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带领大家坚持下去,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决定,在撤退前,对中国的各大文物遗址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空袭,用燃烧弹把所有的遗址都烧毁,让中国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