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科幻>赚钱技巧一千种> 第283章 奔五的70后,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也不建议回老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奔五的70后,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也不建议回老家(1 / 2)

俗话说:“穷不走亲,富不还乡。”

当一个人在外头致富了,不要轻易回到老家投资兴业。

理由很简单:一是你的产业,是在外地发展起来的,和老家的情况不符;二是你没有必要炫富,避免被人嫉妒;三是小农思想,会让你在老家难以立足;四是老家的条件,还是相对滞后。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外头,一直穷困,是不是回到老家更好一些呢?

很多人想,老家还有一块地,一栋老屋,经营起来,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也比在外地混,减少很多日常开销。起码老家的水,是免费的吧。

如果你是奔五的70后,我还是建议你,就是外头混不下,也不要回老家。

01

前些天,和几个老同学聚会,谈起了各自的经历。

徐同学初中毕业后,就去了东莞打工。

从十几岁,到四十九岁,他几乎都是在打工,并且是流水线的那种。

前些年,几乎所有的钱,都给了子女读书,县城买房。

到了快五十,他还是钱包空空。最难受的是,工厂不景气,他也失业了。

这个年纪,再就业,处处碰壁。

无奈之下,徐同学回到山沟里的老家,准备靠一亩三分地,熬到老。万一还行,就在老家养老。

可是,徐同学在老家待了八个多月,就再次离开,到县城打零工了。

徐同学感慨地说:“回到老家住的第一个月,周围的人就指指点点,说这是一个失败的人,非常难受;老屋修整,要几万块钱,也发愁......”

针对徐同学的情况,我罗列了一下,回老家发展,有几个瓶颈。

第一,世俗的眼神里,人在外发展,就是有本事,打道回府,就是没本事,也许你的父母都很不支持。周围人的各种瞧不起,会让人难受,面子上挂不住。

第二,很多70后,小时候也会插秧、割稻子、砍柴等,农活干了不少。但是离开农村多年,也变成了不会耕地的农村人。

当然可以学习耕地的方法,但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要置办机械,费用不低。如果你仅仅种几亩地,有没有置办机械的必要呢?投入和产出,需要衡量。

第三,农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也要很多的手续,并且也有各种政策限制。你要打造起来,有很长一个过程,投入多,回报慢。对于手头不宽裕的人,是一个难题。

第四,小农思想是长期存在的。你一旦事业做起来了,就有村民“找麻烦”。人家说,这是他的地,不允许动;要么给很多租金。真的,荒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

第五,很多农村,虽然有水泥路,但还是闭塞,也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你到老家,往往是一筹莫展。

现在的农村,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今非昔比。一个在外头混了多年的人,人生没有回头路,真的。

02

我们再说说徐同学,现在找了一份小区保安的工作。收入不高,一个月才一千八的样子。但是会缴纳社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