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摸着下巴,紧盯着天幕,忍不住感慨:“嘿,这朝堂上为了新政吵得不可开交,各方利益纠葛还真是复杂。杨嗣昌一心为国家推行新政,阻力却这么大,看来改革之路从来都不容易啊。”
徐达在一旁点头,神色认真:“陛下,杨嗣昌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触动了富户的利益,又被钱谦益等人在朝堂搅局,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过他能积极应对,想办法解决问题,也算有担当。”
刘伯温手抚长须,微微皱眉:“新政本是利国利民之举,却因为各方势力的博弈,变得如此艰难。杨嗣昌既要应对富户抵制,又要在朝堂上和钱谦益等人周旋,压力不小。就看他能不能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办法,顺利推行新政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嗯,这局势复杂多变,杨嗣昌得有足够的智谋和手段才行。且看他接下来怎么应对这愈发棘手的局面。”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微蹙,看完后缓缓说道:“这朝堂斗争真是错综复杂,新政推行本是为了解决国家困境,却遭到这么多阻碍。杨嗣昌面对重重压力,倒也还算沉稳。”
郑和一脸忧虑地回应:“陛下,钱谦益等人不顾大局,为了一己私利,联合富户抵制新政,实在不该。杨嗣昌他们努力应对,可富户煽动百姓罢市,局面有些失控,真为他们捏把汗。”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这反映出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引发反对。杨嗣昌需要巧妙化解各方矛盾,既要让富户明白新政的长远意义,又要安抚好百姓。希望他能尽快控制住罢市局面,揭露钱谦益等人的阴谋,让新政顺利推行。”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且看杨嗣昌如何破局,若能成功推行新政,增强国力,也算是一大功绩。”
宣德位面
朱瞻基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天幕,着急地说:“哎呀,朝堂上吵吵闹闹的,新政推行怎么这么难呀!杨嗣昌想做好事,却有这么多人阻拦,还有富户煽动百姓罢市,这可怎么办呢?”
杨士奇微笑着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正在想办法应对呢。改革总会遇到阻力,只是这次的情况确实棘手。不过杨嗣昌有能力,也有决心,相信他能处理好。”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他们面对困难没有退缩,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只要他们稳住阵脚,深入百姓宣传新政,控制住罢市局面,再揭露钱谦益等人的阴谋,新政还是有希望推行下去的。”
朱瞻基皱着眉头,担忧地说:“希望杨嗣昌他们能快点把问题解决,让新政顺利实行,这样国家就能变好啦。”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看着天幕,微微摇头:“这新政推行得一波三折,朝堂上争论不休,富户还出来捣乱。杨嗣昌面临的麻烦不小,就看他有没有本事化解了。”
严嵩在一旁赔着笑,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杨嗣昌想推行新政,却遭到多方反对。不过他能积极应对,倒也值得肯定。只是富户煽动百姓罢市,这局面不好收拾,得看他如何应对了。”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推行新政,虽阻力重重,但他并未放弃。只是目前局势严峻,他需要尽快稳定罢市局面,同时拿出确凿证据揭露钱谦益等人的阴谋,以正视听。希望他能成功,让新政为国家带来转机。”
朱厚熜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且看杨嗣昌接下来的行动,若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失为一位能臣。”
……
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的御座上,神色凝重地审视着下方呈递上来的奏章。最近朝堂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围绕着西北边军军饷的拨发问题争执不下。
杨嗣昌率先打破沉默,出列奏道:“陛下,西北边军乃抵御外敌之屏障,如今战事频繁,军饷若不及时足额发放,恐影响军心,边防危矣。当务之急,应优先保障边军军饷。”
内阁首辅薛国观却不以为然,冷哼一声说道:“杨大人,国库本就空虚,若将大量钱财拨给西北边军,那其他地方的事务如何维持?况且,边军是否真的将军饷用在刀刃上,还需查证。”
洪承畴皱了皱眉,反驳道:“薛大人,此言差矣。西北边军将士们日夜守卫边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若因军饷问题寒了他们的心,后果不堪设想。至于军饷使用,可加强监管,而非因噎废食。”
薛国观面露不悦:“洪大人,话虽如此,但国库空虚乃是事实。若不谨慎权衡,随意拨发巨额军饷,恐怕会引发其他地方的不满。”
孙传庭忍不住说道:“薛大人,边疆不稳,谈何其他地方的安稳?西北边军一旦失利,敌军长驱直入,各地都将陷入战火,到那时,再多的钱财也无济于事。”
朝堂上一时争论不休,朱由检听得心烦意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爱卿莫要争执。杨爱卿,你且说说,如何在保障军饷的同时,兼顾国库收支平衡?”
杨嗣昌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严查各地官员贪腐,将追缴的赃款充入国库;其二,鼓励商业发展,增加商税收入。如此,或可缓解国库压力,保障西北边军军饷。”
薛国观冷笑道:“杨大人说得轻巧,严查贪腐谈何容易?各地官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鼓励商业发展,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时,礼部尚书李建泰缓缓说道:“陛下,臣倒觉得杨大人之策并非不可行。只是需要徐徐图之。当务之急,可先从内库调拨一部分银两,暂解西北边军燃眉之急。”
朱由检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内库乃皇家私库,动用内库银两,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杨嗣昌见状,再次奏道:“陛下,西北边军情况危急,内库调拨实乃无奈之举。待后续通过严查贪腐、发展商业增加国库收入后,再填补内库空缺。”
朱由检思索良久,终于说道:“就依杨爱卿所言,先从内库调拨十万两白银,解西北边军军饷之急。杨爱卿、洪爱卿,你们负责监督军饷发放,务必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严查贪腐、鼓励商业之事,也要尽快落实。”
杨嗣昌和洪承畴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退朝后,薛国观心中不满,觉得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便与几个亲信官员聚在一起商议。
“杨嗣昌此举,分明是想借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西北边军若得了好处,日后必定唯他马首是瞻。”薛国观愤愤地说道。
一位官员附和道:“薛大人所言极是。但如今陛下已经下旨,我们该如何应对?”
薛国观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哼,杨嗣昌不是要严查贪腐吗?我们就给他找点麻烦。安排人手,在各地散布谣言,说朝廷严查贪腐是假,借机搜刮民脂民膏是真。同时,买通一些小官,让他们故意暴露贪腐行为,等杨嗣昌去查时,再让他们把事情闹大,看杨嗣昌如何收场。”
另一边,杨嗣昌也在与洪承畴、孙传庭商议后续事宜。
“此次虽争取到内库调拨银两,但薛大人等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在执行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放心,我定会亲自监督军饷发放,确保不出差错。至于严查贪腐一事,我们得选派可靠之人,不能让薛大人等人有机可乘。”
孙传庭说道:“对,而且要加快进度。一旦有成果,既能充实国库,也能堵住薛大人等人的嘴。”
很快,严查贪腐的行动在各地展开。杨嗣昌选派了一批清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官员,秘密前往各地调查。然而,薛国观等人的动作也很快。那些被买通的小官,故意在调查官员面前暴露贪腐行为,然后大吵大闹,污蔑调查官员是来搜刮钱财的。
“你们这些人,打着严查贪腐的旗号,实则是想把我们的钱财据为己有!”一个小官在公堂上大声叫嚷。
调查官员气得满脸通红:“你贪污受贿,证据确凿,还敢狡辩!”
此事很快传开,百姓们不明真相,对严查贪腐的行动产生了误解。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逐渐蔓延。
杨嗣昌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找来洪承畴和孙传庭。
“薛大人他们果然出手了。如今百姓误解,严查贪腐行动受阻,这可如何是好?”杨嗣昌焦急地说道。
洪承畴思索片刻:“杨大人,我们得及时澄清事实。一方面,将这些小官的贪腐证据公之于众,让百姓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知道严查贪腐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孙传庭也说道:“同时,要加快调查速度,揪出背后指使之人,让薛大人等人无法再暗中搞破坏。”
杨嗣昌点头:“就按二位说的办。洪大人,你负责公开证据和宣传事宜;孙大人,你加快调查进度,务必查出幕后黑手。”
就在他们积极应对时,薛国观又在朝堂上发难。
“陛下,杨嗣昌严查贪腐,不但未能肃清吏治,反而引发地方混乱,百姓怨声载道。如此办事不力,恐难担大任。”薛国观上奏道。
朱由检皱着眉头,看向杨嗣昌:“杨爱卿,薛大人所言是否属实?”
杨嗣昌赶忙出列:“陛下,此乃薛大人污蔑。臣选派官员严查贪腐,却遭人故意破坏。那些暴露贪腐行为的小官,是被人买通,故意污蔑朝廷。臣已在着手澄清事实,还望陛下明察。”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