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随着天幕上的画面移动,看到明军乘胜追击灭了联军残余,又听闻北方部落来犯,他缓缓开口:“杨嗣昌这几人,打胜了仗也没懈怠,知道追根究底,把联军残余清了,这点做得稳妥。只是北方部落趁虚而入,倒也给他们添了新麻烦。”
徐达在一旁点头:“陛下说得是。他们应对联军时配合默契,收拾残局也有条理,修城墙、安抚百姓,没只顾着庆功。如今北边来事,看他们调兵遣将,先派精锐去稳住边关,再在京城练新兵、备物资,思路还算清楚。”
刘伯温轻抚胡须,眉头微蹙:“北方部落擅长骑射,又占了先机,边关局势怕是棘手。杨嗣昌他们刚打完一场硬仗,兵力物资都吃紧,接下来这仗不好打。不过他们能想到用长枪阵、神箭手对付骑兵,也算对症下药。”
朱元璋微微颔首:“局势一波三折,就看他们能不能顶住这波压力。能在疲惫之际迅速调整应对,也算有担当。”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看着画面里明军清剿联军、又遇北方边患,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杨嗣昌等人胜而不骄,清残余、修城安民,做得扎实。北方部落来犯,他们没慌乱,先调周边精锐去边关稳局,再回头练新兵、备物资,步步为营,也算沉着。”
郑和躬身道:“陛下所见极是。他们应对联军时已显谋略,如今面对新敌,能根据北方部落的特点想对策——用长枪阵克骑兵,派探子查情报,可见不是只会硬拼。只是边关已失几城,援军赶到前怕是还要吃亏。”
姚广孝双手合十,轻声道:“陛下,刚经大战,兵疲粮耗,此时再迎边患,实为考验。杨嗣昌他们能迅速分兵处置,兼顾京城与边关,已是不易。只盼那支援的精锐能尽快稳住局势,为后续反击争取时间。”
朱棣目光沉凝:“边患关乎疆土,不容有失。他们能及时反应,调兵、筹粮、想战术,没坐以待毙,这点值得看下去。”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看着联军被灭刚松了口气,又见北方部落来犯,不由得咋舌:“哎呀,这刚消停没两天,北边又出事了!杨嗣昌他们也太不容易了,刚打完仗还没歇着,又得忙边关的事。”
杨士奇在旁劝道:“陛下莫急。您看他们,没被胜利冲昏头,先把京城的事安顿好,再着手应对北边。派精锐去边关,又在京城练新兵、备东西,没乱了阵脚。对付北方骑兵的法子也想得实在,长枪阵、神箭手,总比硬冲强。”
于谦神色沉稳:“陛下,北方部落趁虚而入,确实阴险。但杨嗣昌他们应对还算及时,分兵处置,兼顾两头,已是妥当。只是边关兵力吃紧,援军能否赶在部落再占地盘前抵达,是个关键。”
朱瞻基点点头,一脸担忧:“希望他们能快点搞定,别让边关百姓再遭罪了。”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看着天幕里的起起落落,嘴角撇了撇:“杨嗣昌这几人,收拾联军残余倒还算利落,没留尾巴。北边部落来犯,他们反应不算慢,调兵、备物资、想对策,没愣着。”
严嵩赔笑道:“陛下说得是。他们刚打完硬仗,能迅速转向应对边患,可见脑子转得快。知道北方人善骑射,就琢磨长枪阵、神箭手,也算没白吃打仗的亏。只是如今兵疲粮少,能不能扛住还两说。”
戚继光面色严肃:“陛下,北方部落趁虚而入,来势不小。杨嗣昌他们分兵支援边关、训练新兵,是稳妥做法,但边关已失城池,收复不易。且新兵战力不足,怕是还得靠那支援的精锐先顶住。”
朱厚熜淡淡“嗯”了一声:“局势摆着,就看他们能不能把这盘棋下活。别刚赢了南边,又折在北边。”
……
杨嗣昌收到边关急报时,孙传庭正在校场督查新兵训练。他攥着信纸快步穿过操练的队列,孙传庭闻声回头,见他脸色铁青,便知事情不妙。
“北方部落又占了两座城,”杨嗣昌将信纸递过去,“他们似乎摸清了我们援军的行进路线,正沿途设伏。”
孙传庭扫完信,眉头拧成疙瘩:“洪大人带的精锐虽勇,但长途奔袭本就疲惫,若再遇埋伏……”
“所以不能等他们孤军深入。”杨嗣昌打断他,“我刚让人快马加鞭去追洪大人,让他暂时驻军待命。我们得另想办法,给北方部落来个措手不及。”
两人正说着,宫里的信使匆匆赶来:“杨大人,陛下召您即刻进宫,说是边关又有密报。”
杨嗣昌赶到养心殿时,朱由检正对着一幅边关地图发愁,见他进来便直起身:“你自己看吧,这是刚从大同府传来的。”
地图旁压着一张字条,字迹潦草却透着焦急——北方部落首领亲率主力,正绕过明军防线,直扑雁门关。
“雁门关若破,他们便能长驱直入。”朱由检声音发沉,“洪承畴的部队还在路上,孙传庭的新兵又顶不上,你说该怎么办?”
杨嗣昌盯着地图上雁门关的位置,指尖在周围的山脉间划过:“陛下,雁门关地势险要,守将赵勇是员老将,只要能撑到我们派去援兵,未必守不住。”
“可派谁去?”朱由检追问,“眼下京城能调动的兵力,不都让你派给洪承畴了?”
“臣有个法子。”杨嗣昌俯身指着地图一角,“这里是狼牙口,有条小路能直通雁门关后方。虽险峻难行,但若是轻骑突袭,或许能绕到敌军背后,打乱他们的攻势。”
朱由检眼神一动:“轻骑?你想让谁去?”
“孙传庭。”杨嗣昌语气笃定,“他带的新兵虽嫩,但其中有不少是边地子弟,熟悉山地。让他挑五百精壮,日夜兼程从狼牙口过去,定能解雁门关之围。”
朱由检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就依你。传旨孙传庭,即刻领命,所需粮草军械,让兵部优先调拨。”
孙传庭接到旨意时,正带着新兵练习长枪阵。他点了五百名骑术尚可的士兵,连夜备齐干粮马匹,天不亮便出了城。
杨嗣昌站在城门楼上望着他们远去,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洪承畴派来的亲兵:“杨大人,我家大人说,已按您的吩咐在阳曲驻军,只是粮草快接济不上了。”
“我知道了。”杨嗣昌转身,“你回去告诉洪大人,让他派一支小队往东北方向佯动,造出要抄敌军后路的样子,拖住他们的主力。粮草的事,我这就去催户部。”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