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1937流言,难道又是奔着秘方来的(月票加更)
方言心想:1937年的天津,距离现在已经是四十一年了,师父那会儿才四十出头,正是到处找人比武的时候。
他还记得,二师兄丁剑说过,当年师父和他老爹还在津门混迹过。
一手飞针绝技,在津门码头的时候面对两个拿枪的,也是全身而退。(见182章)
眼前这个老头看起来六十多岁,如果他不是和师父一样的练武之人,那么当年他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
这时候廖主任对着陆东华介绍道:
“陆大夫,这位是汪真林先生。汪先生也是海外归来的中医名家,回来前就听闻方大夫是您的高徒,还特意发来电报说,早年在津门行医时,曾与您有过交集,也算是老相识了。”
陆东华听闻后拱了拱手说道:
“原来是汪先生当面,实在对不住,汪先生,我这记性随年纪大了越来越差,四十多年前的事,早就记不清了。”
汪真林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又很快缓和下来,往前凑了两步,说道:
“再想想,当年在津门码头,您父亲陆老先生还曾指点过我针灸手法,说我悟性高,差点就收我为徒了!您当时还在一旁给我们递过茶水呢。”
这话一出,周围敬酒的侨商都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两人。陆东华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双手抱拳轻轻一拱:“多谢汪先生还记得这些往事,只是我父亲离世多年,当年的细节我实在模糊。今日能在此与汪先生重逢也是缘分,咱们先喝酒,改日再慢慢聊旧事”
方言看了看这两人,很奇怪,师父当真这么健忘
他话说得客气,却始终没松口认下“旧识”的身份。
汪真林眼神闪了闪,也没再追问,笑着端起酒杯:
“既然记不清,那咱们就当今日是新相识!我敬您一杯,也敬方大夫,早就听说你教出来的徒弟医术精湛,往后还得多请教。”
“好好好!”陆东华对着汪真林连连点头。
接下来方言他们继续和其他桌的人敬酒,倒是也没空说汪真林的事儿了,上次回来的中医,还是外公亲兄弟,最后搞清楚是间谍,现在都还关着呢。
现在这回来的人,回来就和自己师父攀亲近,鬼知道是干啥的
自然方言也是防备着的。
毕竟这种事儿经历的多了,怎么也该小心一些才是。
方言还是对着自己师父有点了解的,他老人家的记性不至于这么差。
难道是欺负老头年龄大,硬是编个身份来接近
师父这会儿不说,方言也只能下瞎猜,接下来方言他们又陆续敬酒,待到整个一圈都敬完酒之后,崔静怡已经有些顶不住了,满脸通红,左摇右晃,方言赶紧拿出银针给她解酒,自己也顺便在穴位上扎了两针。
只有廖主任和师父陆东华喝的是茶水,他们倒是没啥问题,回到了座位上后,还对着众人招呼吃菜。
方言也赶紧吃起来,因为熟悉流程的他知道,待会儿还有人过来敬酒,到时候他就没时间吃喝了。
这时候廖主任对着陆东华问道:
“刚才那个汪真林您是真的不认识”
“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我还以为你记得很清楚呢。”
陆东华看了看廖主任,笑着摆摆手说道:
“其实有点印象,但是记的不太真切了,还和一些事儿可能有些混淆,怕当时说出来场面难看,所以就干脆没认。”
“哦”廖主任有些好奇的看向陆东华。
陆东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和侨商聊天的汪真林,才压低声音对廖主任说:
“四十多年前津门乱得很,我确实在码头见过他几面,但不是什么‘受父亲指点’的体面交情。”
他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那时候他总跟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后来我们还听说他投靠了日本人,在日占区开了家小诊所,表面看病,实则帮日本人打听咱们这边的行医人动向,收集一些国内各派的中医书籍医案,我父亲当时还特意叮嘱我,离他远点,这人眼里只有好处,没什么底线。”
廖主任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眉头皱了起来:“竟有这事”
陆东华说道:
“当时也是听说,他现在敢明目张胆的回来,我也吃不准,没准当年是以讹传讹冤枉人家了。”
“所以我干脆不认,反正也没啥旧好叙的。”
听到陆东华这么说,廖主任反倒是皱起眉头来。
他也想起之前的事儿,问道:
“难道又是奔着方言手里的东西来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