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楼子上。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传本帅军令,让京营立即出动截断叛军归路,勒令边军立即进攻京师!”
见大局已定,李牧果断下达命令。
胜利来的太突然,连他这个主帅,都有些懵圈。
辽东军如果没那么多心思,一板一眼的和勤王大军交战,坚持十天半个月还是不难的。
如果精明一些,在战争中不断学习经验,搞不好大战还会持续数月之久。
万万没有想到,叛军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看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就知道,这明显是叛军想玩儿引君入瓮。
计划看似不错,问题是越精密的计划,对执行能力要求越高。
在扩编部队之前,辽东军或许还有几分机会,现在这么干纯粹是作死。
大火依旧在燃烧,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逃出营地的辽东军士卒,此刻已经乱作一团,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逃命。
混在逃命的人群中,施靖风早已没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尽管知道汉水侯不好对付,甚至在决战之前他都有过不详的预感,可万万没想到会败的这么惨。
昔日那支跟着他威震天下的辽东军,此刻已经堕落的不像样。
遇到勤王大军,居然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侥幸逃过一劫的施家高层,终于能停下来喘口气。
“老三,你说的没错,汉水侯确实不是我们力敌的!”
施靖风语气低沉的说道。
“大哥,事情都已经发生了,现在说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当务之急是赶紧摆脱追兵,再图谋后计。”
施靖明缓缓说道。
一向傲气的堂兄,居然认错了,可现在他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白天的战斗,葬送了施家苦心积攒的家底。
这一败,辽东系在大虞朝,再无立足之地。
顶着弑君的骂名,甭管走到哪里,施家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
“大哥,三弟说的不错,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
何况我们之前,也是没得选择。
数十万大军要吃饭,文武百官也要我们养着,不南下就是等死。
从汉水侯起兵勤王开始,这一仗就注定了。”
施靖林开口解释道。
越是危机时刻,越需要内部团结。
白天的战斗,施靖风固然有责任,但更多还是迫不得已。
站在战略全局上看,无论风险多大,辽东军都必须南下和汉水侯干一仗。
从起兵造反那一刻开始,最终结局就提前注定。
确切的说,从江南士绅抗税运动爆发,辽东军的命运就被锁死了。
外界只看到他们谋逆作乱,殊不知施家也是被逼无奈。
江南士绅断了朝廷的钱粮,朝廷断了他们的钱粮,可辽东军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都是要吃饭的。
如果施家不动,
肚子饿急了,可不管你什么主帅不主帅。
施家的选择,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战略上看,他们的谋划并没有错,犯下的最大错误是自身实力不足。
“嗯!”
“这一败之后,我们再无争夺天下的实力。
或者说整个大虞朝,都找不到第二股能和汉水侯抗衡的力量。
倘若他想要篡虞自立,顷刻间江山就会变色。
我们阻挡不了,天下人也阻挡不了,这是大势!
为今之计,只有先回辽东,再以图后计。”
施靖风缓缓说道。
从内心深处来说,他现在是迫切希望李牧篡虞。
因为只要李牧迈出这一步,乱臣贼子就不只他一个,天下人就不会一直逮着施家骂。
除了分摊骂名外,政局的变化,也能为施家赢得一线生机。
大虞朝没了,他们弑君的问题,就会被弱化。
新朝建立之后,固然不会待见他们,但起码不会一上来就喊打喊杀。
凭借辽东军残存的家底,只要投的速度足够快,被赦免是大概率事件。
为了安抚人心,新皇必须优待他们。
“大哥,李牧那贼子,就是大虞朝的死忠。
指望他起兵反虞,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其寄希望于汉水侯造反,不如到北边寻找盟友。”
施靖义当即反对道。
忠义与否,要看具体做了什么。
纵观李牧的成长史,完全就是一部武将维护大虞江山社稷的奋斗史。
期间有多次机会送上门,都没有逾越雷池一步。
加上文官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故意进行的吹捧美化,李牧的忠臣人设直接深入人心。
类似的政治人物,历史上也出现过,并且还不止一次。
每一个都是王朝末年最后的柱石,一旦柱石倒下了,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鞑靼人最是贪婪,我们现在送上门去寻求合作,只会被他们吃的渣都不剩。
除非汉水侯造反,给他们带来了生存危机,不然我们就算上门投靠,都卖不上好价钱。
那帮人没有政治底线,搞不好前脚刚谈拢,后脚为了利益就把我们卖给朝廷。”
施靖风摇了摇头说道。
勾结鞑靼人,他没有心理压力。
可问题是双方实力不对等,纵使对方答应结盟,他们也只能扮演小弟的角色。
如果只是身份地位的问题,近乎走投无路的施家,也不是无法妥协。
怎奈鞑靼人的胃口太大,人家要的不是小弟,而是要完全吞并他们。
这么一来的话,其他人都有机会活下来,唯独他这位辽东军老大必死无疑。
在获得安全保障前,他是不会轻易倒向鞑靼人的。
……
徐州府衙。
“在白天的战斗,我军共计斩杀敌军约四万五千人,俘虏敌军二十三万。
因为大火的缘故,只取得了三万多具首级。
从战场情况上来看,白天的大火最少烧死了上万敌军,烧毁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抓捕溃兵的行动还在继续,预计未来几天,还会有不小的收获。
在这场会战中,辽东军主力被打残,再无抵抗王师之力。
……”
听了中军参谋的汇报,室内鸦雀无声。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