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讯兵的呼喊声,吸引了各方的视线。
在大虞朝能使用六百里加急的,那都是大事件。
搁现在这种时候,正常人都知道和前线战事有关。
别看各方为了新皇人选,闹的不可开交,但所有人都清楚另立新皇的前提是勤王大军能在前线取得胜利。
倘若无法抵达住叛军,就算把自己人送上皇位,那也是空中楼阁。
战报以最快速度送进内阁,一众阁臣纷纷放下手中事务,聚集在了一起。
“诸位同僚,好消息啊!”
“前线传来消息,勤王大军一日便突破了三重敌军封锁,短短两天就斩杀了数万敌军,粉碎了敌军的阴谋。
此刻大军正在向徐州迈进,斩获的敌军首级正在装船,数日之后就会运抵南京城。”
说话间,史清尘把手中的战报递给了众人传阅。
转瞬的功夫,众人脸上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虽然知道汉水侯厉害,但辽东叛军也是天下精锐,在大家眼中两强相遇就是一场龙争虎斗。
施家挥师南下,对外号称百万大军,汉水侯仅率领数万勤王大军迎战,大家心里其实并没有底。
乐观的估计是能借助江淮地区水网,同叛军形成对峙,靠钱粮拖死敌军。
一度大家还建议把所有兵力都压上去,再征召一批民夫充当运粮队,怎奈被李牧果断拒绝。
这才短短数日的功夫,就传来了捷报。
单纯从战绩上来看,勤王大军这次的斩获,同勤王大军的自身兵力相差无几。
相比显赫的战绩,战损几乎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这不是简单的获胜,而是实力上的辗压。
从战争结果来看,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至于双方指挥能力的差距,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外行,能够从只言片语中看出来的。
“不愧是汉水侯,出手就是不同凡响!”
贺正则忍不住感叹道。
虞军有虚报战绩的传统,换成其他将领送来这样的捷报,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吹牛逼。
换成了李牧,众人瞬间就信了,这就是口碑的力量。
过往的岁月中,李牧的每一次捷报,背后都有大量的敌军首级做支撑。
最关键的是兵部审核了无数次,都没有发现过杀良冒功。
不光他自己不杀良冒功,就连他带出来的勋贵系将领,也很少干这种破事。
别的都可以糊弄,战线和斩获的首级不会骗人。
在其他同僚们的衬托下,朝廷就算想挑毛病,都不好意思开口。
“嗯!”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辽东叛军多半不是汉水侯的对手。
看来保住徐州的希望很大,江淮防线是稳了。
不过就是战略物资消耗有些大,这才短短数日功夫,就消耗了大量的弹药。
光弹药损耗,价值就高达两百多万两,另外还要发放上百万两的赏银。
估摸着这场仗打完,最少要花费数千万两白银,还要消耗无数的粮草。”
万怀瑾一脸肉疼的说道。
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本以为甩掉了北方的包袱,朝廷的财政能够轻松一些,现在看来还是太过乐观。
被动放弃北方各省,看似节省了不少开销,但军费开销依旧是居高不下。
只不过以往这些钱粮,用在了抵御北虏进攻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身上,现在则主要用围剿辽东叛军。
“汉水侯所部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斩获了数万敌军首级,后勤消耗大一些是正常的。
既然前线催促拨款,户部还是尽快划拨钱粮吧!”
史清尘率先表明了立场。
作为监管兵部的阁臣,前线的每一份捷报,都有他的一份政绩。
勤王大军在前线打的越漂亮,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越重。
尽管对勤王大军的调度指挥插不上手,但这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钱粮和赏赐,肯定是要划拨的。
现在是战争时期,老夫知道轻重,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前线作战的官兵。
只是户部的开销太大,除了勤王大军之外,还要为山东京营和边军筹集钱粮。
初步估计,那两支部队加起来,不会低于二十万人。
一旦和叛军打起来,必定是花钱如流水。
江南地区最近也不稳定,为了镇压地方反叛势力,云提督多次出兵围剿叛逆。
各省的税收,用于覆盖军费开销和朝廷正常运转都有些吃力,还要给陛下治丧,筹备新君的登基大典,发放宗室王公的禄米,难啊!”
万怀瑾当即叫苦道。
最近百年时间里,大虞朝的历任户部尚书,日子都不好过。
位高权重是真的,但缺钱也是现实问题。
最关键的是新君,迟迟没有选出来,想停发宗室钱粮的都不行。
“万兄,为了江山社稷,你就多担待点儿吧!”
贺正则笑呵呵的说道。
相较于户部面临的麻烦,吏部就要舒服多了。
作为“天官”衙门,掌控着全国官员的升迁调度,从来都是被讨好的对象。
哪怕朝廷再怎么困难,也不会穷了吏部。
在大虞朝的体系下,就算朝廷不发俸禄,一样有的是人愿意当官。
官员的升迁调度,都少不了打点吏部。
“诸位同僚,非我万某人推脱,实在是有些事不能拖了。
早日拟定新君,让朝廷走向正轨,才能稳定人心啊!”
万怀瑾开口催促道。
拖的时间越长,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多。
早点确定新君人选,不一定能稳定人心,但户部的钱袋子确实可以省上一笔。
为了减少开销,大虞朝廷早在百年前,就开始削减宗室俸禄。
近支宗室还好,能够领到六七成的俸禄,远支拿到的就是一堆宝钞。
南京朝廷建立初期,也是这么干的。
象征性发放点儿钱粮,剩下的全部用宝钞冲抵。
可是随着皇帝缺位,情况一下子发生了变化。
在新君未明确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得罪宗室王公,迫不得已只能恢复亲王、郡王的待遇。
至于其他宗室子弟,还是继续用宝钞糊弄着,没办法朝廷着实养不起那么多人。
如果查看宗室名录的话,就会发现最近几十年里,宗室出生人口都在持续下降。
一方面是底层宗室受困于钱粮,根本生不起孩子;另一方面则是朝廷玩起了生育配额制度。
甭管生了多少子弟,反正每年给各大王府的生育名额,都是有数量限制的。
超出了限额的宗室子弟,无法录入宗室族谱,自然也拿不到钱粮俸禄。
到了永宁朝,这种玩法更进一步。
除了正室所生的孩子外,其余的一律不纳入族谱。
当然,这些都是隐性潜规则,并不是那么绝对。
如果和皇帝关系亲近,或者是愿意花钱打点官员,事情还是能够办的。
……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