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索洛维约夫,在这个诗社成立以后,他都没有参与过活动,甚至诗社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他正在出使中国的路上。
至于他在辛菲罗波尔的任期,也很快就开始了。
现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安顿好家里人。
索洛维约夫养在身边的,还是卡佳生的这几个孩子,加上米赫丽玛生的一个女儿,其余的孩子都在母亲身边。
原来在辛菲罗波尔买下的产业,还需要修葺一新,因此现在一家人都住在总督府里。
这里的设施多少也有些陈旧,拉文斯基夫妇的独生子夭折以后也没有再有孩子,他们两个人有两间卧室就可以了。
可是索洛维约夫家里就是孩子多,最小的还在吃奶,甚至还要多请保姆,要不然也忙不过来。
毕竟他这里,该怎么说呢,只要卡佳和米赫丽玛愿意,身体条件又允许,而且她们两个又很年轻,这征兵工作是一直在进行的。
索洛维约夫多少对于目前俄国年轻贵族的个人能力很不放心,一个峰值很高,分布很广的正态分布。
而且这里面,谁知道又要混了什么奇怪东西。
他想要组织军队,考察一些青年军官,很多人其实他都不满意的,不如之前波将金以前那些军官的素质。
勇气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很热情,但是军校此时还缺乏期末考试,因此他们这个水平,也很难说。
为此他在辛菲罗波尔准备开办一个陆军军官的进修班,除此以外,黑海舰队在克朗到位以后,也要对于军官进行考核。
这样的话,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毕竟当兵的都是那样,他们训练到位是没得说。
但是军官这块,南方部队的情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索洛维约夫自己是带惯了精锐,因此对这方面也多有不满。
而南方驻扎的部队,又不是按照驻地原则来的。
除此以外,本地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汲水困难,只有少数河流,土质又松软。
在彼列科普地峡的北面,这些地方不少地方是黑钙土,周围混合着砂土。
而半岛一侧,这里的土质偏向于粘土,滩涂附近不少地方还是盐碱地。
虽然能够耕种,而且山脉附近的环境还算不错,但是因为缺水,牧场还是更多一些的。
因此这里除了巴拉克拉瓦附近的希腊人,还有后搬迁来的俄国贵族,原居住在这里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生活也是半游牧半定居的。
这地方就这么大,也就是克里米亚的可汗他定居下来,住在巴赫奇萨莱。
索洛维约夫到任以后,在民政措施按照彼得堡的指令发布以后,他就开始了寻找水源的工作。
重要的,还是要做出些实际工作来。
克里米亚本身的水源,不少地方还是需要依靠地下水,那些河流就像是一些作者的更新一样,一章两千,短小无力。
但这里因为充足的降水,还有不错的水热条件,在古代还能够向东地中海的城市出口粮食。
当然了,还有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人才交易市场,也就是奴隶贸易。
而更好的土地,其实不在半岛上,而是北面的那些黑钙土。
索洛维约夫虽说是军人,但是也知道粮食供应的重要性。
他准备在地峡修建道路,加固防波堤,还要完善这个半岛的要塞化建设。
这里面,辛菲罗波尔等城市不过是后方的补给中转站,沿海的滩头,在塞瓦斯托波尔周围要加强防御,也要保护侧翼。
毕竟这个年代,有可能的大规模登陆,都是不会面对着严密防守的要塞来的,英国人最喜欢搞迂回,并且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
但是要大规模驻军,还要这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以及鞑靼人那海量的马匹牛羊,这肯定都是需要水的。
于是索洛维约夫的民事工作,主要针对的就是饮水问题。
他在等待地质勘探队,这些人将来也会发回土壤样品的报告。
反而是道路方面比较容易,他居然能够请得动高斯,亲自来克里米亚勘察地形,毕竟他也是个测绘学家。
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克里米亚大总督区的核心区域,这个勘察进行的也差不多了。
时间过的也很快,来到了1818年的春天,随着克里米亚境内大规模的打井工作,新一年的春耕也要开始了。
亚历山大派索洛维约夫去那边的时候,知道他在民政方面也有些能力,只是没想到走了一个冬天以后,居然拿出来了详细的报告,还有在克里米亚的规划,包括敖德萨在内,过去新俄罗斯大区的这些地方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甚至索洛维约夫还请求安置一批释放的农奴到克里米亚,在这里进行开垦。
计划很好,但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做法却和阿拉克切耶夫的军事定居点计划起了冲突。
主要还是在于,同样是军事委员会成员,索洛维约夫还兼任副总参谋长,副战争大臣,但是他的位置在阿拉克切耶夫以后。
阿拉克切耶夫要搞军事定居点,把军队和家属固定下来,但是管理非常严格。
而索洛维约夫还是按照正规军队,有十五年服役期,最长二十五年服役期,军队要进行严格训练,也可以有家属在驻地附近,但管理不要那么严格,要严格的地方在作战和训练,平日的管理严苛会引起军人的逆反情绪。
这一点上,他就和斯佩兰斯基一样,不小心和保守派会起冲突的。
甚至在召开秘密会议的救国同盟成员当中,也议论纷纷。
他们考虑的改革目标当中,实际上索洛维约夫、斯佩兰斯基和米罗拉多维奇,都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但这三个人只有政治能力有欠缺的米罗拉多维奇在彼得堡,那二位都给外放去当总督了。
索洛维约夫在克里米亚给新俄罗斯搞的整体规划,还有斯佩兰斯基在西伯利亚的行政改革,看起里都像是救国同盟当中一部分人的主张。
甚至于,谢尔盖沃尔康斯基去见他,他的态度虽然不支持,但是从言语当中又感觉有些模糊。
虽说说的话都是表示反对,但是这些年轻人,似乎就没庭出来话外音。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