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在墨盒中蘸饱了墨水,笔走龙蛇于草纸之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此言人子之孝,当以体亲心、慰亲怀为本。
父母康健在堂,子女不宜轻涉远方,免使高堂倚闾望切,饱受牵肠挂肚之忧。
然,若事出不得已,或为求学问,或为谋前程,不得不游,则必明告父母所往之方向、所图之事业,使其知晓行踪,心有所安,不致悬想成疾。】
此一段,便是对圣人原文的解释,寻常考生写到这里,就已经能得到满分了。
而张谦显然意犹未尽,他思虑片刻,继续挥墨下笔。
【’然,所谓“远游”,非必为不孝也。
昔者孔子周游列国,亦为推行仁政之道。
今之远游,或为博览群书,或为增广见闻,或为求得一展抱负之机,皆是为他日能立身扬名,使父母得以安享尊荣,此实乃大孝之基也。
若固守乡土,碌碌无为,虽晨昏定省,而家计困顿,亲心何安?
故,远游之志,当与孝心并存。
游而必方,使亲知我所向;学而必成,使亲享我之荣。
如此,方不负父母养育之恩,不负圣贤垂训之意!】
这一段不再是对经文的解释,更是张谦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审视。
他将自己对父亲的愧疚,转化为必须成功的动力,又将远游的必要性,与更高层次的孝道联系在一起。
这并非是狡辩,而是一个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求索的寒门学子,在接着考题吐露出最真实的心声。
写完这些,张谦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刚刚将胸中块垒悉数倾吐于纸上。
随即,小心翼翼地将草稿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誊抄到试卷之上。
接下来的几道墨义题,皆是中规中矩。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子对圣人之言的阐发。
诸如“何为君子慎独?”、“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何解?”之类。
这类题目对学子而言难度不大,主要看理解是否深入,阐述是否清晰。
而对于李彻这个现代人而言,完全不在意什么圣人之言,更在意的是人才的理解能力。
同样一段句子,其他人只能看到表面一层含义,而有的人则能做到深入浅出,甚至融合自己经历和理解,自然就是突出的人才。
张谦连写五道,只觉得文思顺畅,渐入佳境,几乎忘却了自己正身处万人汇聚的皇城考场之中。
周围的一切喧嚣仿佛都离他远去,眼中只剩下笔下的义理与胸中的沟壑。
然而,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扑通’一声!
张谦手腕一抖,一滴墨险些污了草稿。
他愕然抬头,只见斜前方一名考生竟连人带椅瘫倒在地,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抽搐。
“肃静!不得东张西望!”
本考区的考官立刻厉声出声,目光扫过之处,所有学子都低下头不敢再看。
另外其他几名考官已快步上前查看,并通知场外。
不多时,一名医官提着药箱匆匆赶来。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