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你邻居人没了,因为你昨天跟他吵了一架,所以你一定就是凶手吗?
所以啊,烛影斧声能让那么多历史有名的史学家,学者,官员讨论几百上千年,而朱棣之死的阴谋论,除了最近这几年网络上营销号闹得凶,基本没人讨论研究。
那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设没有烛影斧声这个故事流传下来,那么到了现代,阴谋论会怎么编写故事呢?
那就是因为皇帝怎么可能将皇位传给兄弟而不是儿子,所以赵匡胤是被赵光义杀的。”
...
“不是,怎么又扯到朕头上了,都说了,那是胡编乱造,朕没有谋害皇兄,那个该死的和尚是谁?还有那司马光,写的什么玩意?朕是光明正大按照皇兄的遗愿继承的,没有那些什么扯淡的什么抢先入宫控制局面的行为!简直气死朕了!”
赵光义气得面色通红。
...
宋神宗时空,司马光看到赵光义发飙,吓得那是深深的低着头,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
宋神宗看了一眼司马光,只能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没办法,虽然他不喜欢这些守旧派,而且守旧派在天幕博主的口中,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批评的,但是三次得到天幕奖励,其中也有司马光啊,苏轼这些人的功劳。
...
赵匡胤:‘哎!’
...
“所以说啊,这些阴谋论者们,一个个的都是那什么来着?”明成祖朱棣呵呵一笑。
“脑残?”朱高炽道。
“对,就是脑残!编故事也编完整一点行吗?什么过程都没有,直接就得出结论,这些人读的个什么书?简直就是不学无术,还要自作聪明!”
...
“这些阴谋论患者,确实挺脑残的。”清朝乾隆帝又冒泡了。
但这一次,倒是没人再怼他了。
...
“好了,朱棣的事情说到这里了。
现在接下来说说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活多少岁,不太确定。
正史:烧死的。
野史:出家当和尚,隐居民间,逃亡海外。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在历史上,那也是一大热门话题,从古到今,也是有着无数的专家学者讨论研究的,至今也没有个定论!
因此,朱允炆下落之谜,也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悬案。
咱们先说一下正史。
《明实录》记载,金陵城破,朱允炆放弃抵抗了,打算去迎接朱棣,结果左右的人都跑完了,就剩下几个内侍,于是朱允炆长叹:“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呢?”
于是就自焚了。
但同样是在实录中,有记载说朱棣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有说道:“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意思就是朱允炆不是自杀,而是被人逼着自焚的。
张廷玉主编的《明史》则记载说,朱棣攻破京城当天,宫中火起,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后,朱棣派人从火堆里将朱允炆和皇后的尸体找了出来,下葬了。
后来,乾隆让人将《明史》这一段给改成了,朱棣让人从火中找到了皇后的尸体,然后就谎称这是朱允炆的尸体。”
...
“又有这乾隆的事情,这乾隆真是一天天的正事不做,就知道搞这些玩意!贬低别人,就能显得你自己很厉害了?”
汉高祖冷哼了一声。
...
“汉高祖说得好啊!简直就是一针见血啊!这些建奴玩意,就知道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最近的事情你搞搞也就算了,都过去几百年的事情了,还搞!什么玩意啊?”
明成祖朱棣立马给了刘邦一个大大的称赞。
...
“垃圾建奴!”
“废物满清!”
“掩耳盗铃!”
...
一时间明朝以及其他的很多时空,又开始纷纷对着清朝开始喷了起来。
康熙,雍正等人一个个的气得脸黑不说话。
乾隆则是被气得哇哇大叫:“可恶,可恶,不是朕瞎编的,那是明朝时期就有的野史,朕只是采用了这种说法,不是朕编的。”
“呵呵,官方修史你全用野史是吧,这说明你自己也不认为你们建奴是正统咯!”
明武宗朱厚照呵呵一笑。
“蛮夷!”
“废物!”
...
“你,你,你,你们...”乾隆差点就晕了过去!
...
在各种辱骂画面轮番上演了一波之后,汉王刘邦的画面出现在了天幕上。
“看到没,你这个小朱棣,乃公这么帮你,现在还帮你弄死这个黑你的乾隆,你以前居然敢来打我们,你好意思吗?”
当然,这汉王刘邦也并非真的是埋怨,说完他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明成祖朱棣则是只能尴尬的笑!
...
只有明太祖时空,朱元璋黑着脸,一句话也没说,
...
“不过,光从明实录也能看出来,虽然说建文帝是自焚,但也出现了两种说法,再加上朱允炆的陵墓在哪里也没人知道,因此这也就给了野史各种想象的空间了。
按道理,正史说朱棣是按天子之礼下葬的朱允炆。
至于朱允炆的墓在哪里为什么没人知道呢?
学者认为可能是朱棣为了自己的合法性,想要淡化朱允炆的影响,所以低调行事,再加上后面估计也没人祭祀什么的,随着时间推移,就彻底没人再记得,也没有文字记录了。
又或者他确实是找了假尸体,所以草草应付下葬之类的。
反正,到了崇祯年间,有人给崇祯上书说请求祭祀一下朱允炆,崇祯回答说:“建文无陵,从何处祭?””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