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初期,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
“当时的小亚细亚地区,派系丛生大小部落数不胜数。”
“苏丹想要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稳定便要抓紧权力,那谁才是最能倚靠的人呢?”
“答案就是苏丹的儿子们。”
“毕竟,世界上没有比父子关系更亲近的关系了。”
听到视频中这句话。
在诸多朝代位面,一些皇帝与皇子撇了撇嘴。
表达了自己对这句话的不屑。
天家无亲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在皇权斗争中,父子相残的事多了去了。
“于是,为了掌控权力,皇子们被派往地方,而这些奥斯曼皇子在任所都设有军队、行政机构和宫廷。”
“简直就是自成一体的小型政府,目的是让皇子们掌控地方,顺便积累下国家治理经验。”
“实质上和朱元璋派自己的儿子们戍守江山一个道理。”
“再怎么说,儿子也比大臣们亲近吧,即便是有造反的想法,最终的江山不还是老朱家的江山嘛。”
“苏丹的这个政策,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面露不悦,当即开口驳斥:
“胡说八道!”
他派遣自己的儿子们前往各地镇守。
核心目的是为了守护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是为培养这些皇子发展私人势力。
至于去积累治国理政的经验,也没有想着让他们互相争斗竞争皇位。
更何况在他的布局中。
大明的地方藩王,实际掌握的权力相当有限。
他们不仅没有权力干预地方的行政事务。
即便在领兵出征时,所拥有的军权也属于临时授予的性质。
这与奥斯曼帝国那种允许皇子在地方建立小型政权的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后世人压根没有看透咱的布局。”
老朱一拂衣袖,摇了摇头。
“事情发展得很顺利,这些皇子在地方都得到了历练,优秀的继承人一时间让老苏丹挑花了眼,真的不知道该选哪个当继承人了。”
“于是,他干脆将这个难题踢了出去,搞起一个“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那就是等他一命呜呼之后,谁先到达都城,谁就是继承人。”
“老苏丹也倒是想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是谁把谁干掉,反正最后留下来的是最有手腕的继承人。”
历代的众多皇帝看到这里,微微点头。
奥斯曼帝国这个老苏丹的安排。
表面上看是比谁速度快,但实际上是比谁实力强。
道理很简单。
涉及到皇位之争,这些皇子们前往都城的路上,必然不会太平。
不仅要自己跑得快,还要让对手跑得慢。
而死人,无疑是跑得最慢的!
“要知道,这些继承人都有地盘、有军队的,他们之间的斗争,往往意味着国家的动乱与流血牺牲。”
“有些惜败的皇子,竟然还选择联合外邦,向王位发起一次次的冲击。”
“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看,这种制度虽然选拔出了最优秀的继承人,但后遗症还是偏重了。”
“奥斯曼帝国历任新苏丹,都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对付他的兄弟们上面,国家多年都处于动乱之中。”
大宋时空位面。
赵光义看到最后这句话,略微颔首。
这般近乎“养蛊”的皇子选拔方式。
虽然大概率能筛选出能力顶尖的继承者。
但站在整个国家存续与稳定的角度去看,绝非可取之策。
这就像华夏过往的诸多王朝,大多选择嫡长子继承制。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