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儿可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虽然鹰酱国的富豪做慈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毕竟确实在做好事,也帮助了穷人。”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鹰酱国的慈善让这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并没有!”
“相反,真相可能并不那么让人舒适。”
其实历代的许多老百姓看到这里,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觉得,不管鹰酱国的这些慈善组织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做善事。
但起码是实打实地免费给了穷人食物,让穷人不至于饿肚子。
虽然有私心,但也不能否认这些善举起到的作用吧?
不仅是普通老百姓这么想,就连一些皇帝们也是这么想的。
尽管他们认为这种慈善免税会损害国家利益。
但对于穷人来说,的确是从中获益了。
所以。
讲解这个视频的后世之人,为什么会认为这种慈善行为是在剥削穷人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之情。
古人们继续看向高空玄幕。
“根据数据统计,鹰酱国非盈利组织的收入已经占据了鹰酱国GDP的5.6%,该行业占据了鹰酱国所有就业人数的1/3,也就是说,鹰酱国有3000万人在为非营利组织工作。”
“而如此庞大体量,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阶级。”
“当慈善成为事业,并与收入挂钩的时候,慈善机构往往倾向于让慈善组织一直存在下去。”
“因此,他们就会对彻底解决贫困和饥饿持消极态度。”
“相对于系统性地改变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更倾向于接济个人,因为这样更容易拍照片,更适合宣传,继而吸收更多的慈善捐款。”
“同时他们还会全力阻止慈善的改革,保证富豪们对慈善的投入力度不会减少,正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大唐时空位面。
“原来如此。”
李世民看着视频画面,配着旁白,心下顿时恍然。
如果没有穷人。
鹰酱国的这些慈善组织就无事可做,就无利可图。
所以,这些人反而是更希望穷人长期存在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世民感慨了一句。
一旁的李治闻言,疑惑道:“敢问父皇,此话怎讲?”
李世民淡淡地回道: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你是希望别人给你一点吃的,还是教你谋生自强的本事、提供谋生的机会呢?”
“你愿意一辈子,都当一个需要别人救济的穷人吗?”
“……儿臣明白了。”
李治是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
而且他还想到,这些为穷人提供“鱼”的慈善组织。
不仅多半不会教穷人“渔”,而且说不定还会阻止别人做这样的事。
忽然他心中一跳,想到几个词。
“割羊毛、做圈养??”
“再来看西方资本家们每年发起的数量庞大的国际援助。”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