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灭人欲”,当然就是要戒除过度的欲望,这样才算“克己复礼”嘛。】
【其实在当代,我们也批评浪费食物、滥情纵欲,强制鸡娃等。】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宋代,也难怪朱熹希望限制膨胀的欲望,鼓励勤俭克制。】
【屏幕前的各位,觉得这样的思想你能接受吗?】
弹幕飞出——
【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没毛病相比铺张浪费,勤俭肯定是好事。】
【这倒不一定,从大的方面来说,欲望才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大家都勤俭持家控制消费,社会经济就活跃不起来,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那不就跟朱熹的说法差不多?但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标准,谁来定义合理不合理的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合理不合理的解释权力,很容易成为统治阶级压迫其余阶级的工具。】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看着高空玄幕,眼中闪过震惊之色:
“勤俭持家会影响国家经济,反对国家发展不利?”
作为一个厉行节俭的皇帝。
后世之人通过弹幕传递出来的这一观点,让他觉得太过意外跟惊讶了。
因为这与他一直以来的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
其实,不仅是朱元璋如此反应。
在其余诸多朝代位面。
还有许多皇帝也都感到震惊无比。
因为在华夏古代的主流价值观中,从来都是提倡节俭,抵制铺张浪费的。
但众多后世之人都说要鼓励消费,不能宣扬节俭。
甚至连后世政府都是如此做的。
这让他们不得不重视起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事实上,如果程朱的观点限于此,后世的继承者也不在其基础上层层加码,可能都还算正常。】
【但偏偏,历史没有如果。】
【用罗兰·巴特的说法,文本一旦落成,作者就开始隐蔽,读者渐渐获得自由多维的阐释空间,即所谓的“作者已死”。】
【因此,无论二程、朱熹本来的思想如何,一旦他们的着述开始传播,甚至被统治阶级运用,那么曲解、强制、扩大化,就很难避免了。】
弹幕飞出——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一句话一旦被说出,就会被各种人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扭曲解读。】
【这么说吧,一旦某种理论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曲解就是不可避免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统治阶级:二程与朱熹不过是腐儒而已,懂什么理学?真正的理学,还得看朝廷怎么说。】
历代众多的古代精英看着玄幕,点了点头。
眼前视频所说的道理,从儒学的发展历程上就可以看出。
皇帝喜欢与接受的儒学。
早就已经不是先秦儒学那一套了。
甚至,皇帝们还会掌控儒学的解释权,按照他们的喜好。
对儒学思想进行有利于皇权统治的解读。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儒学的扭曲?
……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