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主要的一本是《尚书》,它记载了上古圣王的治国理念。”
“而朕,自认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所以我要创造自己的治国理念。”
“其次是《诗经》,其中多赞颂历代君王。”
“朕统一思想,不能让六国余孽沉溺过去。”
“朕一统天下,开创新的时代,你们竟然还用那些古籍上的规则教我做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朕!则是带领你们的先驱。”
大汉时空位面。
刘邦听着这封信的内容,默然不语。
他当然明白,这是后世人以秦始皇的口吻,将这些话一吐为快。
其中不乏带着自己的观点。
“这些话语,其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嬴政死后,赵高、李斯加上胡亥一行,让秦国变成人间炼狱。”
“可以说,秦二世,人人得而诛之!”
“秦亡之后,朕开创大汉,按理来说朕只有批判暴秦,贬低始皇,才能坐稳这大汉江山,可朕并没有!”
刘邦眼中闪烁着一丝异样神色。
当年他目睹过秦始皇出游的仪仗阵势,和帝王风采,然后便慨叹道: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刘邦心底,秦始皇还是他的偶像,是他想要成为的人。
“还有,周朝制定的这个分封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王朝的灾难。”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
“就连天子,也无力阻拦他们。”
“所以朕,建立新的规则,烧掉那些禁锢人们思想的古籍。”
“改变那一成不变的陋习,何错之有?”
“当然,朕也有私心,朕压制舆论,听不得反对的声音。”
“关于坑儒,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你也知道,读书人是最难对付的了。”
“朕虽有雄师百万,但终究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
“你觉得我会蠢到与天下儒生为敌吗?”
“当时方士卢生、候生等人替朕求仙失败后。”
“竟然私下讨论朕的执政为人,还嘲笑朕求仙。”
“最后,居然带着朕给他们求仙用的巨资出逃。”
“于是,朕勃然大怒,迁怒于方士,活埋了460余人。”
“朕承认,自己有些冲动了。”
“但这可是欺君之罪,朕最痛恨别人欺骗我、嘲笑我了!”
“还有,《史记》明明记载焚诗书,坑术士,怎么到了后世成了坑儒了?”
“再说,统一思想自然有利于治理国家,朕看后世不也用此手段吗?”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清朝空前绝后的文字狱,哪一个不胜于朕?”
“可他们对朕的功绩仿佛视若无睹偏爱用暴君一词概括。”
这一席话说出来,刘彻沉默了。
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也沉默了。
这便是所谓的前人事,后人续。
事实胜于雄辩。
摆事实,讲道理,他们无从反驳。
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他们内心不愿意承认罢了!
“假如你经历了我这般童年,未必有我善良。”
“当时赵国打不过秦国,于是赵王迁怒于作为秦国质子的父亲。”
“随后父亲和吕不韦两人,偷偷地逃回了秦国,把朕和母亲落下了。”
“我们相依为命,屡次遭到暗杀。”
“每天陪伴朕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死亡的恐惧。”
“竟然还有人造谣,朕是吕不韦的孩子。”
“从那时候朕就暗自发誓,要一步一步向上爬,朕要用至高无上的权力保护自己。”
“那些所有欺负过朕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后来朕挥师打下邯郸后,把当年欺负朕和母亲的街坊全都给灭了。”
“可后来没想到,就连亲生母亲都骗了朕。”
“还跟嫪毐私通生下两个孩子,企图等朕死后,就让他们的孩子继承皇位。”
“于是朕车裂了嫪毐,亲手摔死了自己的两个弟弟。”
“世人皆以为朕是怕丢了皇位,可他们终究不是正统,你们可曾为朕想过?”
“同样是母亲的孩子,为什么他们能得到百般呵护。”
“而朕,当时却被百般嫌弃!”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