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几乎场场不落,认真听取每一位应聘者的试讲,观察他们的实操表现。
大部分应聘者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素养和专业能力:有位航海专业的应聘者,曾担任远洋货轮船长10年,试讲时结合自己的航海经历,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海事法规,课堂互动频繁,赢得了评委团的一致好评;
有位退役武警特战队员,在安保技能实操中,动作标准有力,模拟处置“歹徒劫持人质”场景时,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能力;有位中学语文教师,试讲时声情并茂,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新颖,让评委团眼前一亮。
面试进行得颇为顺利,评委们根据应聘者的综合表现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择优录用。
然而,面试进行到下半场时,一位应聘航海学院基础课(大学语文)教师的男士走了进来,打破了这份顺利。
他叫贾文明,35岁,毕业于某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历,有5年高校教学经验,简历看起来十分光鲜。他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彬彬有礼,走进考场后,还主动向评委团鞠躬问好。
但一开始试讲,林风的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贾文明选择的课题是《春江花月夜》,他先是引经据典,从作者张若虚的生平讲到唐诗的发展脉络,看似知识面很广,但细听下去,发现他讲的内容大多是课本上的陈词滥调,没有自己的见解,也没有结合航海学院学生的特点(比如如何将诗歌中的“江”“海”意象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进行创新。
而且他的语气油滑,时不时穿插一些自以为幽默实则空洞的段子,比如“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喜欢写月亮吗?因为那时候没有电灯,晚上只能看月亮解闷啊!”试图活跃气氛,却显得轻浮,与教师应有的庄重气质不符。
试讲结束后,进入提问环节。
一位教育专家问道:“贾老师,你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如何与航海专业的学生需求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贾文明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过这个问题,他支支吾吾地回答:“原则上……大学语文是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结合的话……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多举一些和海洋相关的例子,一般来说……学生应该会感兴趣的。”
他的回答模糊不清,没有任何具体的思路,完全没有体现出对“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与专业结合”的理解。
另一位评委又问道:“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没用,不愿意听课,你会怎么处理?”
贾文明依旧避重就轻:“首先……我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向他们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学生应该会理解的。”
他的回答始终离不开“原则上”“一般来说”,讲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显然缺乏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经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