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919 920章 攻守转换 919 920两章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9 920章 攻守转换 919 920两章合一(1 / 2)

四天前,也就是11月17号,德国装甲部队抵达莫斯科西北与西南郊区,遭到苏联人的顽强抵抗。现在德国人的攻势受阻,而且受到了严寒的危机,因为德国人原本想着依靠闪电战快速打垮苏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

林毅顿了顿接着说道:“这还是东线的主要战场,还有就是在东线南部战场的塞瓦斯托波尔,那可是苏联海军在黑海的核心港口,不仅是黑海舰队的主要驻地,更是苏军保障南部战线补给的关键节点,德国军队已经调集重兵开始发动猛烈进攻,誓要拿下这座战略要塞。还有就是三天前,英国军队在北非沙漠发动了‘十字军行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英军投入的兵力、坦克和火炮数量都形成了明显优势,德意联军在补给线被拉长、装备损耗严重的情况下,恐怕败局已定。

再加上德国人从1941年9月就包围了列宁格勒,如今三个多月过去还没能拿下这座城市,苏军依托城市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不得不说德国人摊子铺得太大,除了在塞瓦斯托波尔这个相对孤立的战场凭借火力优势暂时占有主动权外,其他战场不是陷入被动挨打,就是卡在僵局里进退两难,长期来看形势对他们很不利。”

参谋长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补充道:“没错,之前也有情报传来,说德军在东线的推进开始吃力,大量士兵冻伤,武器装备故障频发。”

老将眉头紧锁,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的苏德战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照这么说,德国人现在是陷入僵局了。那魏德曼来咱们这儿,难道是想……”

林毅接过话茬:“依我看,他们大概率是冲着御寒的冬装和进攻性的武器来的。您想,咱们的冬装厚实保暖,在这严寒地区可是救命的东西。德国人前线部队冬装短缺,后方产能和运输又跟不上,而咱们有现成的物资,他们肯定想从咱们这儿寻条出路。

至于武器方面德国人的装车车、坦克因为低温启动率低,而且损坏的很多,我们给他们提供过一些虎式坦克,他们肯定发现了我们提供的坦克没有受到低温影响。”

老将微微颔首,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有道理。可咱们和德国,此前也没太多往来,他们凭什么觉得咱们会答应?”

林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意:“老将,这就是咱们的机会了。他们现在是火烧眉毛,自然得拿出足够的诚意。咱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跟他们谈条件。就像我之前和参谋长说的,金钱、欧洲工人的招募渠道,还有德国占领区的技术人才、科学家,这些都是咱们大工业计划急需的。”

参谋长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对!他们要是真想解决冬装和武器问题,就得在这些方面松口。咱们可不能轻易便宜了他们。”

1941年11月,当北大西洋的寒风开始席卷欧洲大陆,纳粹德国的军事机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

在此之前,德军凭借“闪电战”的凌厉攻势,在短短两年内横扫西欧,征服巴尔干,逼近苏联心脏,在北非也一度将英军逼至埃及边境,似乎整个欧洲都将在纳粹的铁蹄下臣服。

但从这个月开始,德军的进攻锋芒在多个战场同时受挫,原本势如破竹的推进陷入停滞,漫长的僵局随之形成,这场僵局不仅终结了德军的进攻神话,更成为其从全面进攻转向被动防守的历史拐点。

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率领的“非洲军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1941年7月,德军攻克托布鲁克后一路东进,直抵阿拉曼地区,距离埃及亚历山大港仅百余公里,苏伊士运河的战略要冲似乎已唾手可得。

但进入10月,英军加强了对地中海航线的封锁,马耳他岛的军事基地成为轴心国运输船队的噩梦。10月下旬至11月初,英军潜艇和轰炸机连续出击,击沉轴心国3艘大型运输船,导致德军急需的燃油、弹药和粮食损失近30%。

到11月中旬,“非洲军团”的燃油储备仅能满足部队机动需求的四分之一,坦克炮弹短缺达六成,部分装甲师甚至出现“有车无油、有炮无弹”的窘境。

隆美尔在日记中焦躁地写道:“我们的补给线已成为敌人手中的绞索,每一次尝试进攻都像是在透支仅存的力量。”

与此同时,英军的防御力量正在迅速增强。8月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充分利用阿拉曼地区的地形优势,构建起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前沿是密集的地雷阵和铁丝网,纵深部署着反坦克炮阵地和装甲预备队,空中力量则不间断地实施“区域遮断”,打击德军的集结与机动。

11月初,德军发起两次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均被英军的立体防御击退。11月7日,德军第21装甲师试图突破英军左翼防线,却一头扎进地雷阵与反坦克炮的交叉火力网,短短数小时内就损失坦克23辆,被迫狼狈后撤。

更糟糕的是,轴心国内部的协同问题在此刻暴露无遗。意大利军队装备缺口达40%,士兵战斗力低下,且对隆美尔的指挥充满抵触情绪。在一次关键的补给分配中,意大利军队因不满燃油配额,拒绝配合德军的侧翼掩护任务,导致德军右翼完全暴露,隆美尔不得不暂缓所有进攻计划。

至11月中旬,双方在阿拉曼一线形成胶着对峙,德军主动进攻的能力基本丧失,战场主动权悄然向英军倾斜。

在遥远的欧洲东线,莫斯科城下的战局正朝着与阿道夫预期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后,德军在三个月内推进1800公里,10月就已兵临莫斯科郊外,苏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阿道夫在柏林乐观地宣称,将在冬季来临前占领苏联首都,结束东线战争。但11月7日,莫斯科地区迎来了提前到来的降雪,气温迅速降至零下20摄氏度,月底更是跌破零下30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