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机器还不能应对复杂的环境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科学家缓缓开口反驳。
老科学家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反射着灯光,语气里带着严谨的理性,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仔细斟酌:“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
“可能突然遇到极端天气,也可能敌人突然改变战术,更加可能通信信号被干扰,这些情况都是提前预判不到的。”
“机器只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行动,根本不足以代替人类做出准确判断,这可不是简单换装备、改程序就能解决的事,这里面涉及到人工智能、自主决策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总之......很难。”
“但李总这个想法,不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嘛!”
另一位科学家立刻接过话头,他眼神里满是赞同,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以前咱们总是盯着‘怎么改进现有装备’,很少想‘能不能用新的装备形态代替传统装备’。现在李总提出用机器代替人作战,至少咱们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有了一个可以研究的目标,总比一直原地踏步,守着老办法强!”
“对!咱们的卫星,不也是无人设备嘛!”
又一位科学家兴奋地举起手,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甚至有些沙哑。
显然是刚才一直在认真思考,没顾上喝水。
“太空环境多复杂啊,又是真空状态,没有空气,又是强辐射,温度还忽高忽低,一会儿能到一百多摄氏度,一会儿又能降到零下几十摄氏度,距离地球还那么远,信号传输都有延迟。”
“可咱们还不是能稳稳地遥控它运转,让它完成侦查、通信、导航这些任务?”
“既然卫星能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工作,那其他装备为什么不行?”
“只要咱们攻克了相关的难题,那机器人士兵、无人飞机肯定也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没错!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另一位研究航空领域的专家眼睛一亮,原本有些疲惫的眼神瞬间变得有神采,他忍不住顺着思路往下说,语速也比刚才快了些:
“如果飞机不用飞行员,那咱们就不用考虑人体能承受的过载问题。”
“人类最多能承受9个G的过载,超过这个数值就会昏迷甚至死亡,但机器不一样,只要材料够结实,能承受十几个G的过载都没问题。”
“这样一来.......“
“飞机就能做出更复杂的机动动作,来躲避敌人的导弹。”
“甚至,连隐身问题都不用太纠结,只要让它飞得足够快,比如达到高超音速,就算对方的雷达捕捉到了信号,也没办法及时调整导弹轨迹进行拦截,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击中目标!”
“有道理!”
旁边一位负责武器研发的工程师立刻附和,语气里满是认可:
“无人装备在进攻这一块,只要信号稳定,几乎没什么能克制它的。”
“机器是不会自己思考,但咱们的士兵和指挥人员可以帮它思考啊!”
“咱们在后方建立一个指挥中心,通过卫星、雷达实时获取战场信息,指挥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然后直接给机器下达指令。”
“该打哪里、该躲哪里、该怎么协同作战,机器只要严格执行指令就行,一样能打胜仗!”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