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五日,夜里,彼得格勒,维堡区废弃机械厂。
熟悉的角落,熟悉的人群,但气氛却比以往任何一次会议都要凝重和压抑。
日丹诺夫、沃兹涅先斯基、季诺维也夫、德米特里中尉、安娜、伊格纳特以及另外几位核心委员悉数在场。
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窒息的期待。
在彼得格勒的日丹诺夫等人原以为只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结果没想到伊格纳特和斯捷潘离开了数天,他们的迟迟未归让都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各种糟糕的猜测在沉默中发酵。
直到伊格纳特和斯捷潘带着几名陌生面孔回到彼得格勒,去往他们的联络处时,日丹诺夫等人提着的心才放了下去。
在他们回来后日丹诺夫就立刻召集所有人开会,他们要共同商讨这件事情。
伊格纳特没有向其他人介绍那群德军联络组成员,他们被暂时安置在厂房另一侧由斯捷潘看守的房间里。
在那个做出试探决定的房间里,伊格纳特径直走到日丹诺夫面前从贴身的衣服里,取出一个用油布包严实包裹的文件夹。
他的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那文件夹有千钧之重。
“我和斯捷潘意外遇到了能够直接联系到德国宰相的战地记者,所以我们被带去柏林见那名德国宰相。”
“什么?!”
此话一出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瞪大眼睛,他们直接见到了德国宰相?饶是日丹诺夫和季诺维也夫也无法抑制自己震惊的情绪,这怎么可能?
他们很想问问具体是怎么个事,但现在不是问这个事的时候。
“那这就是他们的答复?”
日丹诺夫指着伊格纳特手上的包裹问道。
伊格纳特点点头说:“是的,这是柏林给我们的答复,希佩尔宰相以及他的部长们,亲自与我们谈的。”
伊格纳特将文件夹放在一张被用来充当临时会议桌的金属板上。
季诺维也夫立刻迫不及待地伸手想要拿起,但日丹诺夫用眼神制止了他,日丹诺夫深吸一口气,亲自打开了油布包。
里面是厚厚一叠用德文和俄文双语打印的文件,封面上没有任何花哨的标题,只有冷冰冰的“合作框架协议草案”字样。
“他们……同意支持我们?”德米特里中尉忍不住,压低声音急切地问。
伊格纳特看了一眼日丹诺夫,然后点了点头,脸上却没有任何喜悦:“是的,他们原则上同意支持我们的起义,并愿意在我们成功后,承认并援助我们建立的新政权。”
一瞬间,会议室里响起几声如释重负的呼气声,几个年轻委员的脸上甚至露出了压抑的兴奋,他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似乎被扫除了。
然而日丹诺夫、沃兹涅先斯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主要领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轻松。他们太清楚了,魔鬼永远藏在细节里。
“条件呢?”
季诺维也夫声音冷硬地问,目光如炬地盯着伊格纳特。
伊格纳特苦涩地扯了扯嘴角:“都在里面了,日丹诺夫同志,季诺维也夫同志,还有大家,一起看吧,这……这不是我能简单概括的。”
日丹诺夫沉声道:“好,我们一起看,伊格纳特同志,你辛苦了,先休息一下,顺便告诉我们柏林之行的具体经过。”
会议在一种极其诡异的气氛中开始。
伊格纳特简要叙述了在柏林的经历——无忧宫的会见、林尚舟看似温和实则不容置疑的态度、戈培尔的煽动、路易斯的精明算计。
而与此同时,那份文件在委员们手中缓缓传阅。
起初是沉默,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伊格纳特疲惫的叙述声。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开始凝固,温度骤降。
文件的开篇,充满了诱惑力。
第一部分详细列举了德国及其盟友将提供的“无条件”和“即时”援助:
人道主义救援:协议承诺,在起义军控制彼得格勒关键区域并发出正式请求后的四十八小时内,第一批由德国军方护送的大规模粮食、药品及越冬物资车队将经拉加多湖水运或德军控制的陆路通道进入城市,后续将根据需求,建立稳定的补给线。
基础设施恢复:德国将派遣工程兵部队和技术专家团,携带必要的设备和零件,协助修复彼得格勒的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医疗机构和城市交通网络,确保城市基本生命线的运转。
经济启动援助:德国将提供一笔数额巨大的长期低息贷款,以“实物信贷”形式体现,即彼得格勒政权可以用此向德国购买恢复工农业生产所急需的机器、种子、化肥、工业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工具。
政治承认与支持:德意志帝国将在彼得格勒人民政府宣布成立的第一时间,予以正式外交承认,并公开宣布该政府为“俄罗斯唯一合法代表”,德国将运用其影响力,推动其他中立国或盟国承认彼得格勒政府。
军事援助与建军支持:德国承诺,除了在起义初期提供“必要与有限的”战术支援(如炮火压制、空中侦察)外,将协助彼得格勒人民政府,组建和训练一支属于其自身的“俄罗斯解放军”,初期由德军提供武器装备和部分军事教官,但军队的指挥权归属彼得格勒政府,最终目标是使其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看到这里,就连最持怀疑态度的人,呼吸也不由得急促起来。
粮食!药品!恢复生产!国际承认!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每一条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能够拯救俄罗斯于水火的关键,斯捷潘和几个年轻委员的脸上已经放光,仿佛胜利和复兴就在眼前。
然而,接下来的部分,文字依旧严谨客观,但其内容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第二部分,明确了为实现上述目标,双方需要建立的“协调机制”和“共同义务”:
军事行动协调(联合指挥部):起义的计划、时间表、主要攻击目标,必须提前与德军派驻的联络官共享,起义期间及政权建立初期,彼得格勒所有武装力量的作战行动,需接受由双方人员组成的“联合指挥部”的协调。
德军拥有对“关键军事行动”(文件未明确定义何为“关键”)的“建议权”和“在涉及共同安全时的否决权”,所有重型武器(如可能缴获的火炮)及关键军事设施(军港、机场)需置于联合管理之下。
行政管理与经济合作(联合管理委员会):在彼得格勒人民政府内部,将设立数个“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财政、物资分配、治安、通讯及关键工业生产,委员会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德方代表拥有对委员会决议的“审议权”,以确保资源“公平、高效地用于共同事业”。德国经济顾问将深度参与经济重建计划的制定。
宣传与舆论导向(信息审核机制):彼得格勒人民政府发布的所有对外公告,政策声明及宣传材料,凡涉及起义性质,德军角色,与德国关系及未来政治走向的,需提前提交德军宣传部门或指定联络官进行“磋商”,以确保“信息准确、一致,不被敌人利用扭曲”。
“共同安全”与“长期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彼得格勒人民政府的外交政策需与德意志帝国“保持战略一致”,未经德国同意,不得与其他国家(这里主要就是指美团)进行官方接触或缔结条约,德国有权在彼得格勒及周边地区驻军,负责“外部防御”和“保障共同安全利益”,驻军期限“视安全形势发展而定”。
“这……这简直是……”
一个年轻的工人委员忍不住失声,脸上血色尽失:“这哪里是合作?这分明是……”
“分明是卖国!”季诺维也夫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声音因为极度的愤怒而颤抖,他怒视着伊格纳特,仿佛是他带来了这份屈辱的文件:“你们都看到了吗?!白纸黑字!军事指挥权要被拿走,我们的政府要害部门要被他们监管,我们连说话都要经过德国人的允许,外交更是成了他们的应声虫,这和我们现在被萨文科夫压迫有什么区别?不,这比萨文科夫还要眼中!这是将俄罗斯的灵魂和躯体都出卖给了德国帝国主义!”
“至少萨文科夫没有跪着与德国人合作。”
他挥舞着手臂,指向那份文件,对着所有委员咆哮着:“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合作?用俄罗斯的尊严和未来,去换几块德国人的黑面包?我告诉你们,这面包噎喉咙,吃下去,我们就永远也别想再站起来!”
季诺维也夫的爆发像点燃了炸药桶,几位和他一样激进的委员立刻高声附和:
“对!绝不能答应!”
“这是枷锁!是奴隶的契约!”
“我们宁愿在战斗中纯洁地死去,也绝不跪着求生!”
会议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反对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伊格纳特痛苦地低下了头,斯捷潘则不知所措,脸上的兴奋早已被恐慌取代。
见局势发展的如此激烈,日丹诺夫深吸一口气猛喝道:“安静!”
他的脸色也极其难看,额头青筋隐现,但他强压着怒火说:“把文件看完再说,后面还有内容,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沃兹涅先斯基也扶了扶眼镜,他看起来比在场其他人要更加的冷静,他点点头道:“季诺维也夫同志,请你克制,愤怒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对所有条款进行全面评估,权衡其中利弊。”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