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佬和高卢佬去在建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了一圈儿,周天就会回来。
周六吃完晚饭,曲卓就回到和平饭店。
右侧房间里是俩“跟屁虫”,其余半个楼层,包括楼上楼下的客房估计都是空的,周围一点动静都没有。
百无聊赖的打开电视……就沪市电视台和央视两个台。
(78年五月一日,原北京电视台更名为央视。79年又成立了地方电视台属性的北京台)
飞跃12D1型晶体管黑白电视机
央视在播放广汉县农村“政社分开”试点的新闻,沪市电视台在播放本地新闻……
没啥意思,脱了衬衫,穿着背心靠床头“瞅瞅”工具人们在干嘛。
主要是杨宏斌。
集训课程安排的非常满,可以说从早到晚。
英语、日语和粤语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属于临阵磨枪,只学个日常最简单的短句,还有厕所、餐厅、左右、街道名称等基础单词。
但即便再简单,短时间内要记住的东西也太多了,折磨的几十号人脑袋直大。
还有民风民俗日常礼仪,在老师讲解和演示后,一帮人组队练习如何握手,如何笑,如何鞠躬,甚至如何走路……
就餐礼仪课还是老一套,豆腐干做的牛排,馒头加豆腐乳做汉堡,如何切,如何咬。高级点的,如何把肉从骨头上切下来,如何掐头去尾的用刀叉给烤香蕉剥皮。
还有跳舞,不但有慢华尔兹和狐步舞,连多人成组的乡村舞都教。
占比最大,也是最严肃的课程,必然安全教育课。只要求背诵的内容就有好几十页,有几个脑子不好使的每次检查都不合格,被批评的很惨……
那些都不重要。
曲卓主要是关注其中的一个,看着还挺人模狗样的,但肯定不是个老实玩意。
因为,学习之余总跟一撮不那么人模狗样的凑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舞跳的不错,被授课的老师当成标杆呢。
这很好……
等曲卓的“注意力”从远方抽离回来,已经七点四十了。沪市电视台在播放《大西洋底来的人》。
大西洋底来的人
这部剧是去年引进,今年一月初在央视首播,眼下沪市和各地方台都在重播。尽管因为“基因改造”等内容和不良画面,删减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但依旧引起了万人空巷般的收视狂潮。
夸张的表达。
就眼下的电视普及率来说,距离“距离万人空巷”还差的远呢。
要随着各地方台一轮又一轮的重播,“后遗症”才会慢慢显现出来,最终发展成一股饱受批评,却无可阻挡的潮流。
比如,被称作“麦克镜”的蛤蟆镜。被太多人视作离经叛道的喇叭裤。正经火热了十来年,又在沉寂了三十多年后,被一帮穿着瑜伽裤的“媛”捡起来的飞盘运动。
还有通过双腿上下摆动推进身体,类似海豚甩尾的麦克式泳姿……
正饶有兴致的看着麦克坐在大鱼缸里,一口“译制腔”的闲磨牙间,向女主角和观众们展示胸肌和腹肌呢,敲门声响起。
开门一看,是个头儿不高,表情说不上高兴还是不高兴,可能大体上是不高兴的刘老将……
“呦,大驾光临~快请进,快请进。”曲卓乐呵呵的让开身位,还做了个贼殷勤的,请的收拾。
“哼哼~”刘老将打鼻子里哼哼了两声,背着手进屋。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