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末世之世纪轮回> 第七百八十八章 生态区与能源枢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八十八章 生态区与能源枢纽(2 / 2)

因此在能源问题上,大部分生态区都采用光伏板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火星大气内氧气含量仅约015,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953)、氮气(27)、氩气(16)等。显然如此大气成分火力发电站必然没戏。

火星上又缺乏流动水源,水力发电也无从谈起,倒是在火星上大气稀薄的缘故,大气对于太阳光的吸收能力不强,光伏发电效率尚可。

只是火星上自转周期为246小时,意味着有一半时间背对太阳无法进行光伏发电,为了维持火星生态区运行就需要建立储能设施,并且严格居民的作息时间。

在太阳重新升起前电力将是十分宝贵,一旦出了什么差错那么整体生态区就将进入紧急状态。

除此之外也有使用核裂变发电的,成熟的核裂变电站的建设成本低于核聚变电站,火星上没有生物也,生态区自带三防,核裂变电站的危害可控,废弃物也便于处置。

此三者为主流发电方式。当然成熟的生态区往往不会只采用一种发电方式,往往是多种方式协同发挥作用。并多建立储电设备。在蓝星上没有电虽然难受但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不至于致命,但子啊火星上要是生态区内没有电力,那可是要命的事情。

一旦救援队无法准时抵达,那么只有全军覆灭一个结局。

而在荧惑市,除去可控核聚变提供电能外,没有生态区穹顶除去基础的三防功能外都保留有光伏发电能力,在每个建筑内都设置了储能装置。

荧惑市内发出的电不能能够满足自用需求,还可以向外出口,供应给周围几个生态区。

靠着粗壮的地下电缆相互连接,并进行供电与通讯。

这一套模式也相当普遍,在火星上大型生态区聚落之间有的会建设一个大型聚变电站,接受供电的生态区一起维护分担成本。

也有在火星上建立的电力公司,建造发电站为多个生态区供电并收取费用。

不过如此能源格局将在可控核聚变装置小型化后发生改变。

能够批量化生产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装置其成本必然可控,否则也无法供应到新一代动力装甲上。

其输出功率不低,小型可控核聚变装置对外输出后,小型生态区必然会采购一些,直接代替光伏面板发电。即便有成熟供电设施的生态区,人类聚落也会采购一批用以备用,一旦主发电设施损毁还能靠这些装置应急。

即便造成用电成本上升也无所谓,在火星上应急手段自然是多多益善。

荧惑市生态区供应食物与氧气,能源枢纽提供电能,除二者外在荧惑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工业区。

工业区没有穹顶,一个个厂房鳞次栉比地排列在空地上,每一个厂房都是封闭式的,外侧都有散热系统,将工业区产生的废热排放出去。

尽管火星空气稀薄,热交换效率上受限,但火星气温极低,连二氧化碳都能凝华为雪飘落。

从气象地图上看,荧惑市是一个明显的热岛,温度与周围格格不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