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前门村的留守妇女> 第723章 师太讲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3章 师太讲药(2 / 2)

回程的路上,阳光正好。她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

山风掠过檐角铜铃,叮当声追着明月的脚步。她走下石阶时,残雪在鞋底发出细碎的脆响,像极了明升公司初创时,姐妹们在深夜里赶工的节奏。那时大家挤在狭小的作坊里,手指被针脚磨出茧子,却仍会为了绣错半朵桃花而拆了重缝——原来"良心"早就在一针一线里生根,只是后来被市场的喧嚣暂时盖住了声响。

回到公司,明月立即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她没有过多渲染在桃花庵的感悟,而是将“良心”二字化为极其具体、甚至堪称严苛的生产标准。

试生产这天,桃胶膏专属的无尘车间里灯火通明,弥漫着淡淡的桃胶清香和草药特有的甘醇气息。明月换上了一尘不染的白色工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帽子里,神情专注而肃穆,仿佛即将进行的不是一次产品试制,而是一场庄严的仪式。

曹玉娟、戴志远、乔磊、康月娇等人都到场了,隔着透明的观察窗,神情都有些紧张和期待。

“开始吧。”明月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系统传来,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第一步,选料。操作员将精选的桃胶原料倒入光选机,剔除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杂质。明月却叫了停:“手工再筛检一遍。机器总有疏漏。”她亲自走上前,戴上线手套,和两名老员工一起,在灯光下仔细翻捡着每一批桃胶,她们的指尖掠过那些琥珀色的胶块,挑出极其微小的树皮屑或尘埃。这个过程耗时费力,但无人有怨言,气氛安静得只剩下原料摩擦的细微声响。

第二步,清洗浸泡。用的是经过七层过滤的纯净水,水温严格控制在摄氏60度,浸泡时间精确到分钟。明月拿着秒表,亲自盯着。

第三步,熬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巨大的定制化熬制锅缓缓加热,桃胶与根据普济师太配方调整出来的原料。如枸杞、红枣、百合等依次加入。明月拒绝了工程师“提速增效”的建议,坚持采用文火慢炖的古法工艺。“时间和火候,偷不得一分一毫。”她盯着锅内缓缓旋转、逐渐变得粘稠晶莹的膏体,眼神如同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

熬制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粘底。原本可以使用自动化机械臂,但明月坚持要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手持特制的长木铲,凭手感来搅拌。“机械是均匀的,但没有‘心’。老师傅的手能感受到膏体细微的变化,什么时候该加火,什么时候该撤火,这是数据无法完全量化的。”老师傅额角渗出汗珠,眼神却异常明亮,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

第四步,浓缩收膏。空气中弥漫着愈发浓郁的甜香。到了决定最终稠度的关键时刻,技术人员根据预定的参数准备出锅。明月却舀起一小勺,在指尖轻轻捻开,又对着光仔细观察拉丝的状态。

“再熬三分钟。”她果断下令,“现在的稠度,冷却后会比标准偏高一点,影响口感和吸收。我们要的是恰到好处,不是勉强达标。”

这三分钟,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时间成本,但没有人提出异议。所有人都被明月身上那种近乎偏执的认真所感染。

终于,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的桃胶膏成功出锅,经过快速冷却后被切成块,进入包装环节。每一个包装的纸盒都经过严格清洗和紫外消毒。

第一盒桃胶膏下线,被恭敬地送到明月面前。她拿起一块,对着光仔细查看它的色泽、质地,然后轻轻打开,嗅闻它的香气,最后用消毒棉签蘸取一点点,放入口中细细品味。

整个车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她。

片刻后,明月闭上眼睛,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无比复杂的神情,有回忆,有感动,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这味道,不仅是对了,更是有了“魂”——那是天然原料本真的味道,是时间与耐心沉淀的味道,是摒弃了所有浮躁和捷径后,最终呈现出的、足以打动人心的大地的馈赠。

她睁开眼,目光扫过周围紧张期待的团队成员,眼中闪烁着坚定而温暖的光芒:“成功了。这就是我们明升公司的桃胶膏。”

“噢!”观察窗外,曹玉娟第一个欢呼起来,用力拍着手。戴志远和乔磊相视一笑,重重松了口气。康月娇甚至激动地抹了下眼角。

车间内,工作人员们也纷纷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