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4章 执迷不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执迷不悟(2 / 2)

他们多分一份,我们就要少分一份。扶植奥地利让他们与我们在全世界对抗吗?”

“那我们可以扶植俄国人。”

“扶植俄国人让他们毁了一切吗?”

很显然约翰·罗素对于奥地利和俄国没有丝毫的信任可言。

“可我们该如何把奥地利人排除在外呢?或者说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俄国人也不会把战利品分给奥地利人吧。

毕竟谁又会把到手的战利品拱手让人?”

乔治·维利尔斯可是很了解沙皇和俄国的秉性,他们根本不可能会将眼看到手的东西再送出去。

“这样最好,在我们和俄国完成对奥斯曼遗产的瓜分之后奥地利人再想向东扩张就只能打俄国的主意。

为了英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这样做。

神圣同盟如果发生内斗,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今天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耻辱,他日必将让其百倍奉还。”

这时候戈登首相又皱起了眉头,他可是想将军队调往北美战场的。约翰·罗素这么搞,那军队岂不是还要留在近东抢地盘?

其实戈登想的是跟俄国划分一下势力范围,这样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就行。

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对英国来说太重要了。

尤其是这条加宽加深版的苏伊士运河,很有可能会改变东西方贸易的路线,甚至如一些经济学家预言的那样造成经济中心的转移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真是那样,英国在非洲的绝大多数贸易站都将失去作用,殖民地的价值也会一落千丈。

毕竟此时英国并不具备开发非洲内陆的能力,那么英国在数个世纪里积攒的先发优势将会被削去大半。

“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关注北美的战事。”

戈登首相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他的气场实在太弱。

“北美的战事一切顺利,首相大人。”

只是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戈登首相噎了回去。

“小亚细亚的北部和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可以让给俄国,但南部包括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应该归属我国。”

约翰·罗素的计划很宏大。

“可我们哪有那么多兵力?”

海军大臣格雷厄姆爵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约翰·罗素则是微微一笑。

“这您不用操心。”

奥斯曼帝国内部有着大量的亲英派,只要稍加动员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对于英国来说委任统治并不陌生,这样的殖民方式在他们看来反而是更加有效。

等到这些人将当地人的抵抗情绪和力量消磨得差不多了,再派人去收取那些土地。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是英国人最擅长的。

再说也不讲殖民剥削了,现在都讲民主、讲自由贸易。

这样做成本低、风险也小,尤其是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之后很多人都对传统的殖民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些年英国在印度的投资可并不少,但面对此时的局势却是被最先抛弃的,很多人都在问这样值得吗?

继续让那些王公统治不好吗?

只要他们定期缴纳税贡,购买我们的商品,难道不是更合理吗?

不过英国在北美的兵力实在太少,即便是美国人参军踊跃,英国人也无法信任这些人。

毕竟此时英国军官大多数都是贵族后裔,而他们清楚的记得八十年前正是这些人的祖先背叛了英国。

贵族的后裔是很难相信叛徒的后裔的。

此时英军的进攻太过顺利,哪怕就是把加拿大境内所有的英军都派到美国战场上也没法控制这些区域。

所以增兵是必须的。

在英国断绝了与美国的贸易之后,爱尔兰人便无法再通过英美贸易的商船前往新大陆。

不过英国人还是给了他们机会,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打进美国。

英国陆军的经费也很吃紧,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却都在紧吃,他们无奈之下也只能从兵源上下手。

一个英格兰人或者苏格兰人即便是走投无路也不会轻易踏上战场,但爱尔兰人则不同,只要承诺给他们碗饭吃,即便是下地狱他们也敢。

然而伦敦方面所不知道的是随着战线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接近美国的核心区域。

华盛顿周围的城市可没有那么容易投降,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交通节点根本无法绕行。

比如哈里斯堡英军围攻了多日也不见守军有丝毫投降的意思,由于携带的粮草不足,无奈之下英军只能选择暂时撤退。

这也是开战以来英军第一次没有取胜,而在美国人看来却是他们取得的第一场大胜。

这场战争的指挥官正是从奥地利帝国学成归来的罗伯特·李将军,据说他是突破重重阻碍才回到了美国。

好在罗伯特·李早在欧洲时就见证过新闻学的魅力时刻,所以并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但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来到了美洲,一直在德克萨斯地区担任守备官兼治安大队长。

奥地利人也没有那么不堪,相反英国刚开始入侵美国的时候他的上司便决定支持他回到美国抵抗英国人的侵略,甚至还愿意借给他一千匹战马,以及一个团的武器装备。

当时在犹豫的反而是罗伯特·李,并不是他不爱国,只是能留在奥地利帝国发展的机会并不多。

奥地利帝国之前在美国招了不少留学生,但很多人还未完成学业便被遣返回国。

至于遣返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多数人连奥地利帝国的基础课程都无法达标。

即便是罗伯特·李也是在特蕾莎军事学院中倒数的存在,他甚至只能和一群有钱但没什么背景的纨绔子弟坐一桌。

每一次考试奥地利帝国的教官们都会为他们这些美国留学生单独出题目,仅仅是为了照顾他们作为军人的自尊心。

不过这些留学生也是真想留在奥地利,毕竟仅从那遣散费就可以看出皇帝和政府并不吝啬。

奥地利帝国的军人待遇相当好,军队更是有着战无不胜的神话。

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真正重要的却是有明确的上升渠道,并不需要那些蝇营狗苟。

哪怕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也要和他们一起考试,然后领兵实践,有了战绩和功劳才能提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