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笑着点头:“放心吧李东家!现在营里都知道,用完的暖宝宝能换一文钱,将士们都攒着,没人乱扔。赵统领还说,有了这暖宝宝,夜里巡逻的士兵再也没人冻得脚抽筋了!”
送走士兵,李正华擦了擦汗,对李正文说:“现在每天的销量都在十五万片以上,原先的二十个伙计根本不够用。你去城外的流民里招些手脚勤快的,再添一条生产线,把月产量提到四百万片——冬季就剩这两个月,得抓住机会,多赚些银子补充军饷。”
“四百万片?”李正文吓了一跳,“大哥,这么多能卖完吗?要是砸在手里怎么办?”
“砸不了。”李正华很有信心,“军营每月要十万片,开封加周边上百个县每天至少十五万片,其他州府的需求也在涨,四百万片都一定够卖。再说,就算卖不完,回收的原料还能再做,成本才一文一片,不怕亏。”
接下来的几天,四合院彻底变成了“暖宝宝工厂”。新招的五十个伙计分成三班,日夜不停生产:混合原料的木盆摆了十个,裁剪油纸粗布的桌子排了五张,包装好的暖宝宝堆满了正屋,连院子里都搭起了棚子存货。
李正华每天都守在生产线,亲自把关原料配比:“铁粉和活性炭的比例不能错,5:3才能保证发热时间;盐要磨细,不然容易结块。”他还改良了包装,把两层油纸换成一层,外层粗布用内务府给的旧布料,成本又降了半文,最终稳定在一文一片。
“大哥!你看!”第五天傍晚,李正文拿着账本跑过来,声音都在抖,“这五天一共生产了八十万片,卖了七十万片,赚了两百八十万文,合两千八百两银子!回收了四十万片暖宝宝,支出400两银子!”
李正华接过账本,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却没放松:“把赚的银子用来买原料——铁粉要再订十万斤,活性炭五万斤,粗盐两万斤,别断了货。另外,让回收点的伙计多跑些地方,尤其是军营和周边县城,回收的越多,成本越低。”
这时,张萧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封王爷的信:“正华兄,王爷来信了!说边境的将士们也想要暖宝宝,让你每月再送三十万片过去,朝廷会按五文一片结账。另外,圣上听说你把成本降到一文,还能回收再利用,很是赞赏,让你有空去宫里一趟。”
“边境也要?”李正华眼睛一亮,“三十万片没问题!这样每月的销量又多了三十万片,四百万片可能真的不一定够。宫里的话,等这批次生产完再去,现在生产线离不开人。”
张萧点点头,看着院子里忙碌的伙计,感慨道:“正华兄,你这暖宝宝真是做对了!既帮了将士,又赚了钱,还得了圣上赞赏。现在开封城里谁不夸你?连国子监的先生都在诗里写‘一片暖宝宝,千军不冷宵’呢!”
李正华笑了笑,目光落在远处的炊烟上——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冬季一过,暖宝宝的需求就会骤降。得趁现在多赚些,为后续的事做准备。
三月初,暖宝宝的月产量终于稳定在四百万片。李正华坐在静云府的书房里,看着桌上的账本,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四百万片,每片利润四文,总利润一万六千两;扣除税款两千两,献给军饷七千两,自己还剩七千两。回收三百万片,支出三千两,系统回收赚三千两,合计一万两到自己兜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