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sònɡ·王wánɡ安ān石shí
京jīnɡ口kǒu瓜ɡuā洲zhōu一yì水shuǐ间jiān,
钟zhōnɡ山shān只zhǐ隔ɡé数shù重ɡ山shān。
春风fēnɡ又yòu绿lǜ江jiānɡ南nán岸àn,
明ínɡ月yuè何hé时shí照zhào我wǒ还huán?
诗文大意
回望京口,就在瓜洲对岸,
钟山也只是相隔几座青山。
春风又一次吹绿锦绣江南,
明月何时能照我返回家园?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作这首诗的五年前,诗人第一次被拜为宰相,推行新法,变法取得许多进展,也遇到巨大阻力。一年前,他罢相回到江宁山,过了一段安宁的乡居生活。但次年二月,皇帝又下旨二次拜相,召他赴京。
诗人从钟山出发,到京口乘船渡江,停泊在对岸的瓜洲。他回首望向江南,正是早春,江南已是一片新绿。诗人还未远离,就生出恋恋不舍之感。他既想承担皇帝重托,继续推行新法,又向往家乡隐逸恬淡的生活。在这样矛盾的心情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细品词句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可以解读出三重内容:首先,说明自己停泊的位置在瓜洲;其次,是眼中所见,从这里回望对岸,就是刚才的出发地京口;最后,是说明距离之近、行舟之快,所谓“一衣带水”,京口与瓜洲只有一条长江阻隔,乘舟片刻就到。对诗人来说,江南还算是家乡,到了江北就算正式离家了。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将目光向对岸望得更远,看到青山起伏,并由此产生联想,自己家所在的钟山就在那数重青山之后。“只隔”极力突出此处离家还不远,不过是区区几座山的距离,自己如果返回,也很快就能到达,但此时却不得不去往相反的方向。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恋恋难舍之情,表现出既明白自己必须远行,又渴望归家的矛盾心理,也为第四句埋设了伏笔。
重山阻隔了自己望向家乡的视线,那就再仔细看看对岸的江南吧!这就引出第三句。初春时节,春风又至,江南草木已绿。据说王安石在写这句时,对这个动词反复斟酌挑选,试过“到”“过”“入”“满”,最终才决定用“绿”字。这句的本意是“江南又到了春天”,但别的字都无法表现出这是诗人所“望见”的,用“绿”却能一举两得,也让第三句和前两句一脉相承,继续用回望江南的视角,也延续了诗人喜爱江南、留恋家园的情绪。这个字也因此成为古诗“炼字”的典范。另外,我们从第三句还能读出一层含义:诗人身在江北,却只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借此暗示北方仍在冬天的寒意中。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的心境:隐居家乡的生活静美如春,而此次北上,却前途莫测,万分艰难。
最后一句设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把留恋家园、渴望归隐之情迸发出来,推向极致,真是“还未离开就已开始想念”。此时明月东升,诗人仍然是由望中之景产生联想,进而抒情。
这首诗炼字精妙、言浅意深、情景交融,把诗人将行而不舍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多了解诗人变法的经历,会对诗中的情感和内蕴有更深的理解。
讲个故事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