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江jiānɡ南nán春chūn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江jiānɡ南nán春chūn(1 / 2)

唐tánɡ·杜dù牧ù

千qiān里lǐ莺yīnɡ啼tí绿lǜ映yìnɡ红hónɡ,

水shuǐ村山shān郭ɡuō酒jiǔ旗qí风fēnɡ。

南nán朝cháo四sì百bǎi八bā十shí寺sì,

多duō少shǎo楼lóu台tái烟yān雨yǔ中zhōnɡ。

诗文大意

千里大地鸟鸣声声绿树红花相映,

水岸村落山边城郭处处酒旗迎风。

南朝历代留下四百八十多座寺院,

数不尽的楼台笼罩江南烟雨之中。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三十多岁时,在江南宣州的幕府中任职,他在此期间遍游江南锦绣河山,尤其是常常游览佛寺,曾写过“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的诗句。他充分领略江南的风物之美,对江南六朝的历史兴衰也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

此时又到了江南最美的春天,有时莺飞燕舞、花团锦簇,有时细雨迷蒙、如雾如烟,诗人提笔,把江南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概括在这首诗中。

细品词句

起笔的“千里”展开广袤的画卷,让人仿佛腾飞空中,飞掠纵览整个江南的风光。后来明代的杨慎评论说:人怎么可能看到千里呢?不如改成“十里”。其实是对这首诗的误读。《江南春》写的不是诗人眼前之景,而是诗人心目中整个江南的春天,是视角高远、想象驰骋的千里概览。而且“千里”不是单指第一句,而是引领整首诗,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又怎么可能都看到呢?诗中所有风物、景象都散布在江南千里大地上,也散布在诗人心里。

在一、二句中,诗人密集地展示出一系列江南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首句描述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观,莺飞燕舞、生机勃勃,“莺啼”是悦耳的声音,红花绿树、碧草茵茵,“绿映红”是明艳的色彩;第二句描述的是人文景观,傍水的小村、依山的城郭、风中飘动的酒旗,充满闲雅而繁丽的生活气息,江南的人与自然和谐融合。

前两句概览广阔江南春日的全景,这幅锦绣江山画卷虽然美不胜收,但因为意象太丰富了,给人浮光掠影的感觉。后两句聚焦在一种意象上——江南的寺庙。

诗人曾经遍访江南寺院楼台,佛寺往往建在山水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建筑庄严雅致,充满历史沧桑感,在这幅千里画卷上,显得尤为突出。但寺庙不只是风景,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诗人这两句写的也不仅是景,还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凭吊。第三句开头是“南朝”,把我们的思绪从空间的“千里”又拉伸到时间的“数百年”,从东吴至南陈的六朝,无数人物、故事、风景,在江南烟雨中更迭变换,兴起又消逝,最后只留下这些佛寺,依然矗立在江南烟雨中,迷蒙深邃,令人感叹,引人思索。

后两句还写了天气的变化,江南春天本就多变,时晴时雨,明朗与朦胧交叠,正所谓“淡抹浓妆总相宜”。诗人用晴日里的风物写江南的明丽,用烟雨中的寺庙写江南的古雅,也说明这首诗是诗人在概述自己心中对江南的整体印象,而不是描述一时一地眼中之所见。

讲个故事

和尚不识杜才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