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sònɡ·辛xīn弃qì疾jí
明ínɡ月yuè别bié枝zhī惊jīnɡ鹊què,清qīnɡ风fēnɡ半bàn夜yè鸣ínɡ蝉。稻dào花huā香xiānɡ里lǐ说shuō丰fēnɡ年nián,听tīnɡ取qǔ蛙wā声shēnɡ一yí片piàn。
七qī八bā个ɡè星xīnɡ天tiān外wài,两liǎnɡ三sān点diǎn雨yǔ山shān前qián。旧jiù时shí茅áo店diàn社shè林lín边biān,路lù转zhuǎn溪xī桥qiáo忽hū见xiàn。
诗文大意
明月离开树梢把鹊鸟惊飞上天,清凉的晚风把蝉鸣送到耳边。稻花香中蛙声一片,好像热烈谈论着丰收之年。
几颗星闪耀在天边,数滴雨洒落在山前。社林边有家旧日熟识的茅屋小店,一转过溪桥,忽然出现在我眼前。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这首词,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词人因力主抗金,被朝廷猜忌,一连十余年只能闲居乡间,隐居在上饶的“带湖庄园”。“黄沙岭”就在上饶,岭下有清泉灌溉农田,风景优美,物阜民丰,词人经常来这里游玩。
这个夏夜,他又来到此处,行走在田间。清风明月相随,鹊鸟鸣蝉相伴,几片薄云降下数滴疏雨,水田中稻花香气弥漫。听着青蛙欢快的鸣唱,诗人似乎见到了丰收的年景。转过溪上的小桥,忽然看到一家熟识的小店,正好可以去歇歇脚,和店家聊聊天。
这美好祥和的夏夜,令词人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细品词句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黄沙道中”的景物,带出词人的感受。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对仗的一联,夏夜山路上,清新宁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其实很可能是路过的词人惊动了鹊鸟,但他却认为是明月变换了位置惊动了鹊鸟,这和王维“月出惊山鸟”的意境相类似,为词作增添了一丝风趣与灵动;蝉鸣随着清风徐徐而至,丝毫不令人感觉聒噪。行人、喜鹊、蝉都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动中寓静,和谐静美。
后两句放大了“听觉”,增加了“嗅觉”,道出词人心情愉悦的主要原因。这两句的句式顺序也很有意思,先讲“说”的内容——丰收的年景,再讲是谁在“说”——原来是稻田中的青蛙们在争相诉说。憧憬着丰年的自然是词人自己,他从这迷人的稻香和欢闹的蛙鸣中联想到丰年的景象,由衷地为人民、为国家感到高兴。
下片描写路途中天气和场景的变化,同样暗含着词人的感受。
前两句又是对仗工整的一联。四个数字的应用,既写实又写意。所谓“月明星稀”,有明月的夜晚,星星本就稀疏,此时头顶还有薄薄的雨云,所以天边只闪耀着七八颗星星;这时词人走到了“山前”,空中落下雨滴,当然不可能只有“两三点”,但落在词人身上的似乎只有两三点,写的是雨的稀疏,这样的雨不会给行人带来麻烦,反而增添了清新润泽之感。这两句让我们感到诗人在行进中望向前路,景致随着他前行而变化。
后两句的句式也很有意思,正常的语序是,“我”一转过溪桥,忽然看见社林边那家旧日的茅店,这里却是先说茅店,后说忽然看见,写出了“峰回路转”的惊喜。“旧时”说明这茅店是词人以前就曾来过的,本应是熟识的,为什么会“忽见”呢?因为他正沉醉于夏夜的愉悦之中,转过溪桥后,茅店出现在眼前时才忽然发现。整首词在这惊喜的瞬间收束,词人正好在店中歇脚,可以和熟识的店家“把酒话桑麻”,这些场景就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这首词把多种乡间平凡的景物结合在一起,形、声、闻交织,不事雕琢,平和清新,兴味盎然。无论是辛弃疾,还是陆游、杨万里,在感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清新愉悦的田园诗词,体现出他们对普通人的关注、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这也是他们爱国情怀的另一种表达。
讲个故事
辛弃疾戒酒
在前一篇中,我们刚刚讲过苏东坡饮酒,现在讲讲辛弃疾戒酒。
辛弃疾和苏轼并称“苏辛”,是宋朝两位最出色的“豪放派”词人。豪放的苏轼爱饮酒,更豪放的辛弃疾当然也爱饮酒,还经常喝醉,他也有不少关于酒的诗词作品,例如他在另一首《西江月》词中写道: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