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闻wén官ɡuān军jūn收shōu河hé南nán河hé北běi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闻wén官ɡuān军jūn收shōu河hé南nán河hé北běi(1 / 2)

唐tánɡ·杜dù甫fǔ

剑jiàn外wài忽hū传收shōu蓟jì北běi,

初chū闻wén涕tì泪lèi满ǎn衣yī裳ɡ。

却què看kàn妻qī子zǐ愁chóu何hé在zài,

漫àn卷juǎn诗shī书shū喜xǐ欲yù狂kuánɡ。

白bái日rì放fànɡ歌ɡē须xū纵zònɡ酒jiǔ,

青qīnɡ春作zuò伴bàn好hǎo还huán乡xiānɡ。

即jí从ɡ巴bā峡xiá穿巫wū峡xiá,

便biàn下xià襄xiānɡ阳yánɡ向xiànɡ洛ò阳yánɡ。

诗文大意

剑门关外忽传言收复了蓟北,

我一听闻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都已消散,

胡乱地收拾着诗书欣喜若狂。

阳光下要放声高歌痛饮美酒,

春光陪伴我们正好返回故乡。

快出发吧!从巴峡穿过巫峡,

然后就赶到襄阳,直奔洛阳。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这一年,诗人刚过五十岁,因为躲避“安史之乱”而流落在四川。在大唐各路将士的奋战下,历经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到了尾声。

762年的冬天,唐军大胜,终于收复了洛阳,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杜甫家乡所在的河南、叛军的主要根据地河北等地也渐渐被官军收复。这意味着和平的曙光已经出现,诗人也有可能返回家乡了!

饱受漂泊和冻饿之苦的诗人听到消息,当然欣喜若狂,以至于手舞足蹈、情难自制。在这久违的狂喜之中,他走笔如飞、一气呵成地写下这首诗。

细品词句

杜甫原本的家在洛阳附近,那里还有田园农庄,但洛阳被叛军占领之后,他无家可归,只好漂泊到蜀地,寄人篱下。听到官军收复洛阳等地的消息后,他欣喜若狂、归心似箭,这首七律也是他诸多作品中难得的“快意之作”。

首联叙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忽传”是说这天大的好消息忽然传来,令人震惊、难以置信。紧接着,“初闻”承接“忽传”,诗人的情绪一下就奔涌而出,“涕泪满衣裳”:突然传来的捷报让人喜极而泣,完全不可抑制,也无须抑制——这些年战乱不休,家园沦丧,自己漂泊江湖、饥寒交迫,满怀忧国忧民之情,数年的压抑、忧虑、悲愤,在这一瞬间尽情释放。

颔联紧承上一句,诗人的情绪刚宣泄出来,首先想到的是同甘共苦的家人,这感情需要有人分享、有人交流,所以赶紧回头去看自己的妻儿,“却看”这个动作无比真实,又极富意蕴——原来他们和自己一样,往日的愁云惨雾已消失,换上满面狂喜,夫妻同心,不需要多说什么,一个眼神就分享了心中的喜悦。“漫卷诗书”的动作同样传神,人在狂喜之下,可能会手舞足蹈、不知所措,诗人屋中最多的就是诗书,随手把这些诗书卷在手里,可能双手都在颤抖,这自然是因为“喜欲狂”。

颈联继续宣泄心中的兴奋喜悦之余,急切的归乡渴望涌上心头。“白日”“放歌”“纵酒”,明朗、张扬、狂放,这是尽情狂欢的日子,是上一句“喜欲狂”的进一步表现;“须”字说明这种狂喜是应该的、必须的,根本不需要去压抑!“青春”指大好的春天,也比喻明媚的心情;“作伴”把春天拟人化,伴着美好的春光、伴着明媚的心情,正好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