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村cūn晚wǎn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村cūn晚wǎn(1 / 2)

宋sònɡ·雷léi震zhèn

草cǎo满ǎn池chí塘tánɡ水shuǐ满ǎn陂bēi,

山shān衔xián落ò日rì浸jìn寒hán漪yī。

牧ù童tónɡ归ɡuī去qù横hénɡ牛niú背bèi,

短duǎn笛dí无wú腔qiānɡ信xìn口kǒu吹chuī。

诗文大意

长满青草的池水涨满岸堤,

青山衔着落日倒映于涟漪。

牧童横骑牛背上向家走去,

手拿着短笛随口自在地吹。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傍晚时分,诗人漫步乡间。

池塘水满,芳草萋萋,西沉的太阳和远山相连,似乎要被青山“一口吞下”。一个归家的小牧童吸引了诗人的目光:他慵懒而随意地横骑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短笛随口吹着,虽然不成曲调,却依然悦耳。

这小小牧童,似乎完全没有心事,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诗人心生羡慕与感慨:世上有那么多人为名利而奔忙烦忧,这小牧童却似乎更懂人生的真谛……

细品词句

历代都有读书人羡慕隐逸、安闲的生活,在两晋时期,人们爱“玄学”,他们常把渔翁作为隐逸的代表。从唐代开始,农耕越来越受重视,许多乡间的孩子都做起了牧童,唐朝儒家、佛家和道家并重,相互融合,文人们发现牧童纯净的心灵、自由的生活、闲逸的状态也能代表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所以牧童在唐朝之后的诗词中渐渐多了起来。

这首诗前两句写风景,后两句写牧童,展示的就是一幅牧归图。

首句借用了东晋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名句。春天,池中的小草刚刚萌发,在《村晚》中却已经是“满”了,水草长满池塘,而池水又涨满堤岸,说明此时已经是暮春或夏日。两个“满”字连用,让这句诗更具韵律感。第二句中“衔”和“浸”两个字用得非常奇妙,夕阳已落到山边,被青山一口“衔”住了,马上要整个吞下去;青山和落日又“浸”在池水的涟漪中,池水把它们又都收了进来。满满一池清水中,有青草、有红日、有青山,这样的傍晚图景,让人感觉清新、润泽、色彩明丽。

第三句小牧童出场了:一头老牛驮着一个孩子,慢悠悠地走进了画面。这句的重点是“横”,如果牧童是正骑着牛,就显得规矩、紧张,而“横”骑在牛背上,则显得轻松懒散、悠闲自得。最后一句,“无腔信口吹”承接了这种慵懒自得的感觉,不追求腔调旋律,不在乎别人笑话,只是随口吹着不成调的笛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清新美好的乡间、无拘无束的牧童,组合出诗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也让读者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心生向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