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sònɡ·陆lù游yóu
死sǐ去qù元yuán知zhī万wàn事shì空kōnɡ,
但dàn悲bēi不bú见jiàn九jiǔ州zhōu同tónɡ。
王wánɡ师shī北běi定dìnɡ中zhōnɡ原yuán日rì,
家jiā祭jì无wú忘wànɡ告ɡào乃nǎi翁wēnɡ。
诗文大意
我原本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
只伤心没见到九州重归一统。
等到王师克定北方的那一天,
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阿翁。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满腔爱国热情,心怀凌云之志,毕生都在为抗金雪耻、收复河山而奔走呼号。但南宋朝廷偏安东南、不思进取,诗人一生未获重用。
岁月蹉跎,曾经一腔热血的男儿如今已是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诗人到底没能看到收复河山的一天。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再无别的牵挂,只有“山河破碎”令他痛心遗憾、死难瞑目。
他把子孙叫到病榻前,留下这最后一首诗……
细品词句
这是诗人留给子孙的遗嘱,也是一首披肝沥胆、深沉执着的爱国诗歌。
前两句是诗人对死亡的态度,蕴含着深深的遗憾。
第一句可以说是诗人的“生死观”,他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无惧死亡。古代许多人迷信神鬼,但诗人对死亡的看法是豁达的,他没有其他牵挂,也不畏惧。这对第二句中唯一放不下的心事起到了巨大的反衬作用。
第二句的“但悲”承接第一句,形成鲜明对照,虽然“元知万事空”,但唯一感到悲痛、放不下的就是“不见九州同”。收复北方是诗人毕生的追求,因此他临终时悲伤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不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这种“悲”是巨大的悲怆与遗憾。
后两句是诗人对儿孙的嘱托,蕴含着殷切的期盼。
第三句对于第二句,既有“转”又有“承”。情绪由悲痛转为激昂,“北定中原”和“九州同”是同一件事,诗人虽然无法亲眼看到理想实现,为此感到遗憾,但他并未绝望,仍抱有坚定的信念,坚信有朝一日王师必定能收复失地、一统九州。
最后一句是深情的嘱托,也是全诗的总结。“家祭”说明这已经是对未来自己身死之后的设想,“乃翁”是“你们的父亲”,与亲人间的血脉深情由此彰显出来。诗人即将告别人世,无法释怀的理想只能留待后人去完成,等到被告知实现那一天,诗人的“悲”才能得到释放,灵魂才能真正安息。
后人评价陆游的诗“清空一气,明白如话”,诗句像讲话一样明白。这篇“绝笔诗”更是真诚质朴、不事雕琢,就是一位老人临终时对子孙深情道出的遗言。这种真挚语言表达出的爱国情感更显悲壮、热切、深沉,催人泪下、光照千秋。
讲个故事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