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qīnɡ平pínɡ乐yuè·村居jū
宋sònɡ·辛xīn弃qì疾jí
茅áo檐yán低dī小xiǎo,溪xī上shànɡ青qīnɡ青qīnɡ草cǎo。醉zuì里lǐ吴wú音yīn相xiānɡ媚èi好hǎo,白bái发fà谁shuí家jiā翁wēnɡ媪ǎo?
大dà儿ér锄chú豆dòu溪xī东dōnɡ,中zhōnɡ儿ér正zhènɡ织zhī鸡jī笼lónɡ。最zuì喜xǐ小xiǎo儿ér亡wú赖lài,溪xī头tóu卧wò剥bō莲lián蓬pénɡ。
诗文大意
农家茅檐又矮又小,溪边长满青青芳草。吴音带着醉意聊得温柔美好,这是谁家白发苍苍的二老?
大儿子豆田锄草在溪东,二儿子正忙着编鸡笼。最喜爱小儿子那“无赖”的样儿,躺在溪头剥莲蓬。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这首词,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词人胸怀为国征战、恢复河山之志,却得不到重用,在四十多岁年富力强时,他却只能隐居江西乡间,把志趣转向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
盛夏的一天,词人路过溪边一户农家,他驻足观察倾听:这家茅屋矮小,周围芳草萋萋,环境简朴而恬静。老两口都已白发苍苍,他们似乎饮过酒,带着微微醉意,用“吴侬软语”亲热地聊着天。这家的大儿子在溪水东岸的豆田中锄草,二儿子在院中编着鸡笼,两位哥哥都在劳动,年纪尚幼的小儿子却悠闲自得地躺在溪头,剥出新鲜的莲子一颗颗送入口中,那懒散顽皮的样子,却偏偏让人喜爱。
这平凡而温馨的一家,让词人的心变得柔软、温暖,天下百姓所追求的,不正是这和平宁静的生活吗?
细品词句
词的前后段分别称作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描写环境:茅草屋檐低小,点出这是一个简朴平凡的农家;小溪潺潺,溪畔长满青草,重叠的“青青”显出小草碧绿茂盛,惹人喜爱。淡淡两笔,农家朴素、清新的生活环境就被勾勒出来了。
上片后两句描写家中的老两口,先闻声、后见人,第三句七个字的信息量非常大:先是“醉”,醉了才能体现放松、悠闲,才能有后边的“媚好”;“吴音”是当地的口音,自古有“吴侬软语”之说,辛弃疾生长在北方,听吴音更会觉得柔软温和;“相媚好”是互相取悦、表达亲昵,往往指年轻人。后一句才点出是两位白发“翁媪”,老两口之间的亲密、温暖,令人倍觉美好。
下片写三个儿子。前两句简写,大儿子在豆田锄草、二儿子忙着编鸡笼——正是因为这两个儿子已经成年,辛勤劳动,老两口才能悠闲地饮酒聊天、安享时光。后两句用来描写重点人物——小儿子,这两句顺序同样巧妙,先抒发词人的感受,“最喜”表达诗人实在是太喜欢了,“亡赖”就是“无赖”,这让人心生困惑:“亡赖”怎会令人“最喜”呢?最后一句才道出小儿的情态:躺在溪头剥着莲蓬,我们可以想象孩子跷着腿、晃着脚丫的样子,这才明白:“亡赖”用在孩子身上不是贬义,在父母兄长的呵护下,孩子才能保有这副懒散悠闲、顽皮天真的样子,令人“最喜”的不仅是孩子的可爱,更是这户人家的和谐互爱。
词中“溪上”“溪东”“溪头”三个“溪”字尤其精巧,围绕溪水布局,将人物分散,展开一幅错落有致的乡间风俗画卷,生动刻画出一家五口的“群像”,画面中每个人都是动态的,整幅画却让人觉得无比宁静安详,表现出词人对农家和平、幸福生活的由衷喜爱。
讲个故事
英勇无敌的“词中之龙”
历史上有不少“文武双全”的诗人,例如善于剑术的李白、因为军功被封侯的高适,不过要论上阵杀敌、英勇绝伦,还得数“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被金国统治的北方,他的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当个小官,却一直心向宋朝,盼着王师北伐、恢复中原。辛弃疾年幼时就胸怀报国之志,除了学习诗书,也不忘强健体魄,期待建功立业,重拾旧山河。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