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暮mù江jiānɡ吟yín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暮mù江jiānɡ吟yín(1 / 2)

唐tánɡ·白bái居jū易yì

一yí道dào残阳yánɡ铺pū水shuǐ中zhōnɡ,

半bàn江jiānɡ瑟sè瑟sè半bàn江jiānɡ红hónɡ。

可kě怜lián九jiǔ月yuè初chū三sān夜yè,

露lù似sì真zhēn珠zhū月yuè似sì弓ɡōnɡ。

诗文大意

残阳把一道余晖铺向水中,

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九月初三之夜是多么可爱,

露水似珍珠,新月如弯弓。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这一年,诗人五十岁。前不久,他的好友元稹当上宰相,却被人诬陷,贬职离京。诗人向皇帝上书,对河北糟糕的局面提出建议,也没有得到采纳。皇帝贪图享乐、百官结党营私,诗人在京城非常郁闷,就主动要求外放,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这首诗就作于诗人去杭州的途中。离开乌烟瘴气的朝堂,去往风光旖旎的江南,他觉得满心愉悦一身轻松。这天正值深秋的九月初三,诗人在江边散步赏景,不知不觉从夕阳西下一直走到新月东升,残阳晚照、秋月寒江,诗人从久违的大自然中找到了美好和宁静,他觉得这个秋夜竟然如此可爱……

细品词句

这首诗构思巧妙,描绘了两幅画面,而这两幅画面之间,又暗含着时间的变化。

前两句是一幅《秋江晚照图》,残阳如血,余晖洒向碧绿的江面。

第一句中说残阳是“一道”而不是“一片”,说明这光芒是顺着江面反射出的长长一道,只有紧贴地面、将要落山的夕阳才能洒下这样的光。而且,只有这样的光芒才能形成第二句“半江红”的奇景。“铺”字写出了光的深远,从西方地平线一直铺洒过来,柔和又平缓。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描画出残阳下的江景,一半江面是瑟瑟的碧绿,一半江面是艳艳的火红,重叠使用的两个“半江”把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并举,光色绚烂、浓墨重彩,把第一幅画面的美推向极致。

后两句是一幅《新月寒露图》,余晖渐渐消逝,新月浮现,九月初三的夜晚悄然降临。

第三句先是直接抒情,“可怜”在这里的意思是:实在令人怜爱、令人喜欢啊!这句的最后一个字“夜”,告诉我们时间已经流转、景物已经变化,现在令诗人怜惜喜悦的,已经不是夕阳下的美景了,是什么呢?答案在第四句。

第二句是两种并列的颜色,第四句则是两种并列的事物。诗人的视角没有变,一直沿江西望。夕阳落下后,他惊喜地发现如同弯弓的秋月已经挂在空中;月亮虽细,但皎洁明澈,映照出草叶上的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如同一颗颗珍珠。月和露,同样细小、精巧、明亮、澄净,怪不得引起诗人“可怜”之感。

一般写秋夜旅途的诗,总有孤寂、萧索、思乡的情绪,而这首诗却饱含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令人感觉清新、愉悦,正体现出诗人当时脱离樊笼、一身轻松的心理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