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生于望族> 分卷阅读63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633(1 / 1)

回来了,维护了恒安柳氏的尊严。

柳复也很满足,他找回了一个不错的儿子,通诗书,明礼仪,虽然读书少了些,但是很有天分,甚至比东俊还要有天分,字也写得不错,一点都不象是在商人家长大的孩子,真不愧是他的种!他对柳家日后的前程更有信心了。至于外头的闲言闲语,他虽然觉得尴尬,但他相信,认子之事是利大于弊的。

柳东矢也很满足,他期盼已久的认亲大计顺利完成了,应该感谢谁,他心里有数,进了柳家后该干什么,他有心里有数。其实,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点小恩小怨他还真不在乎。他知道谁才是他要对付的人。

柳东行也很满足,他成功而又掩人耳目地在二叔家中插了一支利箭,不但教训了柳顾氏,替妻子出了一口气,也为白姨娘母子等人埋下了隐患。他们再也没有空闲给他添堵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为此而生气恼怒的。东行与文怡待在客院,也能听说白姨娘在得到消息后头一回摔了杯子;东乔要寻新兄长的晦气,却不小心被父亲撞了个正着,在中毒病倒后头一回挨了父亲的训斥;东矢一再劝说父亲别为了自己跟家人生气,反而越发得到父亲的偏爱;东俊想要替胞弟向庶兄赔礼,同时表达交好之意,却不知为何用茶烫伤了东矢,遭到父亲猜忌,以为他是故作大方,实际上同样不待见新兄长...与此相反的是,柳顾氏虽然对东矢没有好脸色,也不乐意见他,但却没有再骂过一句话,动过他一根手指头,甚至在东矢遵守礼节晨昏定省的时候,还吩咐管家给他做新衣裳,预备过年。她表现得如此大度,与平日的言行相差太远了,柳复起初也曾起过疑心,只是后来问了管家,才知道是东宁劝说的功劳,不由得对这个长子稍稍有了几分改观,虽然长子性情软弱,但至少懂得孝悌不是?

看在长子还算懂事的份上,柳复决定对柳顾氏稍稍和气些,可惜接下来发生的事又叫他失望了。

柳顾氏赏给柳东行与文怡的两名丫头,其中那个叫云儿的,不知用什么法子买通了门房,悄悄潜回宅中,向柳顾氏哭求要回长房当差。

柳顾氏气得半死,当即便打了人四十板子,丢出大门去了。柳顾氏暴虐狠毒之名再次传遍柳衙上下。

柳东行听完了外头的消息,满意地拍了拍手,回头对文怡知道:“娘子,别家这样热闹,好戏唱完一场又一场,咱们若太冷淡了,是不是不太好?不如也来唱一出吧?”

第三百五十章大功德

文怡有此发怔:“你......你想要做什么?!”唱戏?现在的柳街还不够热闹吗?

柳东行却笑着冲她眨了眨眼:“放心,咱们就算要上台唱一出凑凑热闹,也不会出丑的。既然要唱,当然得是一出好戏才行!”

文怡没听明白,但第二天一早,柳东行亲自去拜访了柳复,并请来各房叔伯一同商讨要事,她就猜到了他的用意。

柳东行向族中的长辈们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创立属于柳氏宗族的族学。

W?a?n?g?址?F?a?布?y?e??????μ???ě?n?????????????c????

柳氏一族论历史不如顾家长久,而且在柳东行的祖父从科考晋身为官之前,还不曾出过一个走仕途的人物,只是因为族中颇有私产,又有好些子弟读书,所以在恒安一地还称得上是大户而已。随着长房接连两代有子弟为官,又攀上了皇家做姻亲,柳氏一族在恒安才真正称得上是名门望族,族人也越来越看重子弟的教养学问了。但是柳氏一族并没有族学,只靠各房自己的本事,把孩子送到城中各处书熟去。功课好些的,就上官学;略次一等的,去城中书香人家附馆,又或是请了先生来家教导;实在没天赋的,就寻个馆随便学两年,不做睁眼瞎子,也就无所事事了。

柳东行先前提出要带几个小兄弟南下康城求学,对于柳家人来说无异是一种提携,但因为种种缘故,最后真正愿意参与的,就只有柳三老爷的次子东景。其他人的父母在犹豫过后,还是决定让孩子先在恒安读两年书,能就此中举当然最好不过了,若中不了,再南下康城也不迟。也有些人是看见长房欲为东俊延师,便起了附馆的心思。再怎么说,长房也是出过两个大官的,当家柳复的学问自不用说,能被他看中请来教导爱子的先生,必然是好的。虽然柳复现在已经不是官了,但毕竟做过这么多年的官,说不定能教自家孩子一些做官的诀窍呢。

他们也曾私下跟柳东行商量过这件事,当然说得十分含糊,不是为了请求建议,而是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他们不是有意驳东行的脸面,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太冷了,又时近岁晚,舍不得孩子罢了。若将来他们真的把孩子送去康城,还是要请东行照应一二的。

柳东行对此不置可否,但没两天,便忽然提出了建立族学的提议。

他道:“我们恒安柳氏是名门望族,族中子弟多读诗书,没有自己的学堂,只能在外头附馆,或上官学,弟弟们每日往来辛苦不说,先生们教的学生多了,对弟弟们未必能尽心。依我说,族里各房也有人自行延师的,二叔前些日子还在恒安一带大举寻找名师教导俊弟,既如此,倒不如在柳街寻一处房舍,仔细收拾了,辟作正式的学堂,请一二名师前来坐馆,教导族中子弟?”

柳复身上微微一动,淡笑道:“主意是好的,只是......咱们族里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地方念书,何必再劳师动众呢?无论是官学,还是城中各处学馆,都各有名师,孩子们跟着那些先生学了这么多年,也都习惯了,那些先生也更熟悉他们的功课。东俊是因为远离京师,才不得已另择名师请教,别人却不同,若贸然换掉先生,于他们的功课有碍,那可如何是好?”

他这话一出,各房族人们原本有被柳东异的话打动的,便纷纷犹豫起来。

柳东行笑道:“侄儿提这个建议,其实也是有好处的。虽说忽然变了先生和上学的地方,或许会让弟弟们觉得不习惯,但总体是利大于弊。一来,有了族学,弟弟们只需在柳街上学,来往方便,家里人不必担心他们路上会遇到什么变故,也不怕他们在学里冷着饿着了;二来,先生受我们柳氏宗族特聘,自然会对我们家的子弟更为用心,若是哪家弟弟一时顽皮,耽误了功课,先生也可以马上告知其父母;三来嘛...以咱们柳家的名望,居然没有一处学堂,也实在是太过有损书香名门的体面了。外人说起我们恒安柳氏,谁不说咱们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可是,一问起咱们家的子弟,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