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梵的意识波动紧绷起来,“小心。他的‘意识追踪器’能感知到最细微的个体意志波动,就像黑暗中的猎手。”话音刚落,前方被灰色严重污染的区域内,一个意识实体缓缓凝聚成形。它并非白梵那样的淡蓝光涡,而是呈现出一种模糊不定的暗影形态,如同吸收了所有光线的黑洞,边缘不断滴落着粘稠的灰色液体。一种冰冷、不带任何情感的“注视”感牢牢锁定了他们,杨黛迩的神识瞬间绷紧,掌心的徽章传来尖锐的刺痛,像是在预警致命的危险。
》入侵意识广播“识别签名:李清诠”
“……检测到未授权个体意识波动。模式识别:高威胁性,关联标识‘白梵’,‘杨黛迩’。执行净化协议7-B.”“错误:个体意志是系统冗余与不稳定的根源。回归静默,融入永恒之序。”没有警告,没有交涉。一道纯粹的、旨在抹除个体存在信息的灰色洪流,如同无形的巨浪,向他们席卷而来。它所过之处,连构成意识空间基础的光丝结构都被“熨平”,失去了一切特征与活力,只留下一片死寂的灰白色真空。
“黛迩!折射它!用你对‘源初代码’的感应去偏折它!”白梵的意识波动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他的光涡爆发出强烈的淡蓝辉光,在前方构筑起一道半透明的屏障。
但灰色洪流的力量远超想象,屏障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淡蓝辉光被灰色不断吞噬,白梵的意识体也随之变得愈发黯淡。
杨黛迩感觉到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那不是恐惧,而是面对绝对湮灭时的本能抗拒。她闭上“眼”,将全部精神集中于掌心的金芒锚点,集中于家族古籍中那些流动的淡蓝文字,集中于白梵关于“无限可能性”的论述,集中于她那不愿被磨灭的、独一无二的自我。——她想起实验室里白梵揉眉的模样,想起祖父书架上的古籍触感,想起自己每一次的坚持与反抗。
她没有对抗那股洪流,而是让自己的神识彻底舒展,如同展开一面由无数细碎光粒组成、结构复杂的棱镜。当灰色洪流接触到她精神内核散发出的、包容万象的淡金微光时,奇异的景象发生了:足以抹平一切的灰色能量,竟被分解、散射成无数细微、色彩各异的信息流。每一道都微弱地恢复了活性,如被唤醒的萤火虫,无力地四散开来,融入周围的基底之光中,未曾伤及她一丝一毫。
》入侵意识广播“识别签名:李清诠”
“……逻辑冲突。检测到未知信息处理模式。无法解析。重新评估威胁等级……”“……启动更高优先级净化协议……连接‘厄隐先知’主网络……”暗影实体似乎因这超出其逻辑范畴的现象而停滞片刻,灰色的表面泛起不规则的涟漪,像在进行数据重构。
“就是现在!”
白梵抓住这瞬间的机会,他的光涡化作一道牵引力极强的淡蓝光索,缠绕住杨黛迩的意识体。
“跟着我!‘初始节点’的入口,就在这片静默区域的中心,最不可能的地方!”他们如同两道逆流而上的流光,猛地扎向那片死亡灰色的最深处。那里,并非如预想的虚无,而是悬浮着一个极其微小、却散发着古老而纯粹气息的光点——它泛着金蓝交织的辉光,如同初生的恒星,其存在本身,定义了“信息”与“生命”的本源。所有“静默”力量都本能远离它,形成一道环形的真空带,却无法触及或影响它。
“这就是……”
杨黛迩的意识体感到一种近乎敬畏的震颤,掌心的徽章与这光点产生了同步的搏动,温暖的能量沿神识流淌,驱散所有寒意。
“‘逆涌’系统的真正起点,也是‘源初代码’在流体网络中的……一段碎片化的投影。”白梵的意识波动满载疲惫,却也带着巨大的欣慰,“厄隐先知和李清诠无法真正控制或关闭它,只能试图用‘静默场域’将其层层包裹、隔离。找到它,只是一条第一步。如何激活它,如何利用它来重启扭曲的系统,对抗先知……后续的路,会更艰难。”他的光涡开始变得不稳定,光芒闪烁不定,边缘的光粒不断脱落,慢慢散去在空气中。
“我的力量……快到极限了。这次为了引导你,对抗静默场域,消耗太大……我可能需要……再次沉寂一段时间……”“不!”
杨黛迩的意识体发出强烈抗拒,掌心的锚点传来撕裂般的剧痛——既是神识的剧痛,也映射到现实,仿佛有无形之刀在切割她的手掌。她的意识下意识伸出手,试图捕捉那些脱落的光粒,却只触到一片虚无。
脑海中闪过白梵递给她咖啡时的温度,闪过他专注讲解“折光”理论的眼神,这些碎片的记忆此刻都变成刺痛,深深扎入她的精神核。
“别怕……”
白梵的意识波动变得极度微弱,却充满坚定,“记住这种感觉……记住你如何折射了‘静默’……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折光’的力量,在你血脉和意志中……找到了新的传承……”他的光涡最终化为无数细碎的金蓝光点,如同守护的精灵,环绕在那微小的“初始节点”周围,渐渐暗淡,就像沉入深海的星辰,最终消失。
杨黛迩的意识体漂浮在那片被灰色包裹的唯一纯净光点之前。
她不再下坠,也不再随波逐流。
她拥有了坐标,也隐约感知到方向。掌心的徽章与血肉融合处,不再剧痛,而是传来与那光点同步、温和而持久的搏动——仿佛与另一生命的心跳共鸣。
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碰那个代表一切起源与希望的——光。
尾语:
现实维度的礁石上,只留几滴早已凝固、泛着微弱金蓝荧光的血渍,以及一枚断裂的,失去能量反应的螺旋徽章——一半深嵌在被能量灼烧焦黑的礁石缝隙中,边缘还残留着熔融后冷却的痕迹,另一半则如同被蒸发般,消散在那片“正常”晨光余晖里。
科学团队后续的探测报告显示,残留的徽章碎片仍在持续释放一种无法解释、极其低频的物理震动。频谱分析表明,它的震动频率与地球地核的自转频率高度一致,仿佛在与星球脉搏产生深层共鸣。
然而,在所有这些庞大、冰冷的数据记录底层,一段几乎被所有分析仪器忽略的异常波动被单独提取——其强度仅为背景噪音的千分之一。经过复杂的信号还原与解读,那根本不是自然产生的物理信号,而是一段承载明确语义的、由意识直接烙印的信息。与那枚徽章在晨曦中显示的文字完全相符:
“我仍在流动。”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