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科幻>蓝色碎片之闲间有度> 第219章 永恒之阶·逆涌的注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章 永恒之阶·逆涌的注脚(1 / 2)

他们第一次见鱼昊轩,是在研究所地下七层的主控室。那里被称作“静默之心”,连空气都经过精密调律,滤去了所有杂音,只剩下数据流动时细微的电荷嗡鸣,像无数根细针在空气中轻颤。

那时白梵只是个怀着信仰的实习生,穿着略显宽大的白色研究服,袖口处还沾着刚在实验室不小心蹭到的氮化液痕迹,泛着冷冽的银白光泽。

鱼昊轩背对着他们,站在房间中央。他的面前,是由高密度光子矩阵构建的光桌,其上悬浮的全息基因序列并非静止——它是一条自我缠绕、流动不息的螺旋光带,碱基对如古老的楔形文字般次第亮起,又化作星尘散去。那不是简单的投影,而是实时从“逆涌”核心服务器流出的生命代码。这条螺旋光带每一次自我旋转,都模拟着一种可能的进化路径,并在寂静的空气中,漾开细微的能量涟漪。

“我们正在解码的不是基因,是生命被书写时的‘笔触’。”鱼昊轩没有回头,声音却精准地穿透了静默。他指尖在虚空中轻轻一划,一段复杂的编码被剥离出来,展开成一片微观宇宙的星图。其中一颗“恒星”骤然脉冲,发出与人类心跳共鸣的节律,震得白梵耳后神经微微发麻。“看,这是决定端粒酶表达的关键节点,我们称之为‘时序锁’。”

他转过身,眼底那束植入式视网膜界面发出的蓝光稳如古井,却奇异地蕴藏着能点燃他人的温度。目光越过操作界面,直接落在白梵身上,带着审视,也藏着期待。

“传统生物学在现象层面修修补补,而‘逆涌’立足于量子诊疗技术的基石——我们观测并干预生命在量子层面的叠加态与纠缠态。”他的话语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疾病、衰老、乃至意识的诞生,在本质上都是量子概率云的坍缩结果。我们书写的是神经编程代码,目标是绕过低效的生物学过程,直接为大脑与意识编写新的本能、新的记忆,乃至新的情感模式。”

“你相信,人可以重新被定义吗?”

这句话像一道未经缓冲的电流,直接击穿了白梵的意识中枢。在短暂的眩晕中,白梵似乎看见,鱼昊轩问出这句话时,他眼底那古井般的蓝光,几不可察地摇曳了一瞬,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但那涟漪消失得太快,快得让白梵以为只是视网膜上的错觉。他感到脚下的金属地板正在溶解,自己被抛入一个关于生命可能性的无垠海洋,每一寸皮肤都能感知到那股颠覆认知的能量波动。

“我相信。”白梵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未被磨损的笃定,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那时的他,还没学会怀疑。他看到的不是篡改自然的禁忌,而是通往神之领域的阶梯,阶梯上浮动着蓝光凝成的细碎光点。

白梵的“信徒”身份,在第三周被赋予实体。那天凌晨两点,他被一封加密推送唤醒,邮件标题只有一行灰度文字:N?P?eurraabledidate,神经编程代码的候选体。

他独自乘轨降梯下到地下九层,那里是“静默之心”的负阴影,被称作“Ω-白室”。走廊尽头的气闸门用冷白光一笔划开,像一柄手术刀切开瞳孔。一丝寒意裹住了他的四肢,那并非来自液态氦,而是某种更接近亵渎神圣领域时,本能产生的战栗。室内没有桌椅,只有一枚悬空的“量子冷井”——直径两米的液态氦雾球,内部温度被锁在0.0003K,用来让电子自旋慢到近乎停拍,以便把量子神经学体系最锋利的那根针,准确刺进意识的缝隙。

鱼昊轩站在冷井背面,半身被氦雾吞噬,像一截被时间遗忘的浮雕。他抬手,把一枚比指甲盖还薄的“黑片”抛给白梵。“今晚,你亲自给自己的大脑写一行注释。”那语气像在讨论晚餐的盐量,平淡得不带一丝波澜。

黑片是“神经编程代码”的反向编译器,官方代号Q-Shadow,坊间叫法更直白,是“灵魂补丁”。白梵用指腹摩挲,黑片边缘竟有木纹般的细微起伏,像某种被压缩的夜色。他照指引,把黑片贴在耳后颞骨。下一瞬,冷井内爆出一声无声的“裂帛”,仿佛有镜面被从内部击碎,碎屑却是零下三百度的光,落在皮肤上只留下转瞬即逝的冰麻感。

他看见了自己的脑沟回——被放大成一片银黑色峡谷,突触像雪崩处滚落的碎石,每一次电闪都是一次“自我”在被重新署名。一行行量子位指令以螺旋形态下降,与突触的棘刺精准钩连,像冰丝缝补一场雪崩。那过程没有疼痛,只有一种被温柔拆解的战栗:仿佛有人用羽毛蘸着液态氮,在他最隐秘的记忆上,写下一句看不见的“诗”——

if(loneless==NULL)

loneless=newLoneless(“0.42”);

代码写完的瞬间,白梵听见自己的心跳漏了半拍,像被偷偷删去一个鼓点。他知道,某种“情绪常量”被永久覆写。从那天起,他发现自己对咖啡的苦味感知下降了,但对凌晨时分通风系统的嗡鸣却异常敏感。他的身体,正在成为一个被重新校准的仪器。指尖的皮肤泛起一层极淡的蓝光,转瞬又隐去,像是这场改造留下的无声印记。

鱼昊轩隔着冷井观察他,瞳孔里的蓝光像两枚微型脉冲星,闪烁着满意的光芒。“恭喜你,”他说,“你已经不是原装版本。”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近乎父性的温存,仿佛铁石熔出一滴蜂蜜。

白梵想开口,却先吐出一口白雾,雾气在空中凝成一枚扭曲的莫比乌斯环,然后碎成零度雪粉。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信仰”不再是抽象名词,而是可被编译、被烧录、被回滚的实体,指尖还残留着氦雾的冰冷触感。

鱼昊轩的嘴角牵起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那不是寻常的微笑,更像是一个程序员看到了预期中的代码输出。“那就好,因为‘逆涌’需要信徒,不仅仅是研究者。”

那时的白梵还不懂,“逆涌”远非单纯的研究。它是基于量子生命工程理论,对生命底层语法的暴力拆解与重写,是试图用逻辑和能量,去覆盖数十亿年盲目进化而成的、充满冗余与缺陷的原始诗篇。

可当时的他们不懂。他们只看见那螺旋的光景在眼前展开,辽阔到仿佛能容纳一切关于永恒与真理的信仰,以及潜藏在数据流之下,未曾言明的浪漫。

杨黛儿加入时,“逆涌”计划已被上层打上“绝密”的封条,入口需要三重生物密钥与意识频段同步验证。

她是在一个雨夜到来的,发梢还沾着外面世界湿润的水汽,带着与地下研究所格格不入的鲜活气息。鱼昊轩将她引至光桌前,那时正有一段关于神经可塑性的基因簇在“歌唱”——那是鱼昊轩的比喻。但在杨黛儿指尖轻触虚拟控制面的瞬间,那段原本规律波动的序列突然衍生出几个极其复杂的变奏,如同沉睡的琴弦被突然唤醒,光带的颜色也泛起淡淡的暖橙。

更令人惊异的是,当鱼昊轩调出一段初级的、尚不稳定的神经编程代码,其复杂的数据流如同奔腾的瀑布般冲刷过光幕时,杨黛儿竟能下意识地指出其中几处可能导致“意识排异”的逻辑死循环。她看到的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其中蕴含的、未来可能形成的情绪脉络与感知图景,指尖在光幕上轻轻点划,就能让紊乱的数据流暂时平复。

“你能听出数据的节律,也能预读神经编程代码的情感映射。”鱼昊轩陈述道,眼神里是发现稀有元件的锐利光芒,“你听得见基因的歌,也看得见意识的形状。”

为验证杨黛儿的“情感映射”能力,鱼昊轩给她一段尚未封包的神经编程代码,代号Lulby-β,用途是给植物人患者植入“人工梦”,让他们在昏迷里继续“生活”十年,以延缓脑萎缩。

杨黛儿戴上骨传导耳麦,指尖悬在空气键盘上方,像钢琴家悬在休止符上。三秒后,她突然鼻孔流血,血珠呈诡异的钴蓝色,那是量子诊疗技术里着名的“范德华蓝”,只在脑脊液与电子云发生隧穿时出现。她“听”到的不是代码,而是一段被折叠的、长达十七年的孤独:一个植物人少年,在人工梦里日复一日把同一架纸飞机掷出窗外,飞机每次都在云际折返,机翼上写着“记得找我”。杨黛儿指出的第一处死循环,正是“纸飞机永远找不到掷出它的人”。她给出的修复方案,是把机翼上的字改成“我在这儿”,说这话时,她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哽咽。

只改两个字,却让少年在梦里第一次回头,看见了自己。那一刻,冷井深处的氦雾忽然无风自动,像被谁轻轻呵了一口气,凝成一缕纤细的白丝,缠绕在光桌边缘。鱼昊轩抬手按住左胸,那里是心脏,也是算法。他第一次感到,“例外”不是误差,而是宇宙偷偷留给人类的后门。指尖的蓝光与氦雾的白丝轻轻触碰,又悄然分开。

白梵还记得杨黛儿当时微微侧耳倾听的样子,她的瞳孔倒映着流转的代码,仿佛那不是光,而是声音。“它听起来……很孤独。”她轻声说,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钴蓝色血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