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之行像一扇窗,为黎书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带回来的不仅是几包新颖的辅料和布样,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路和敢想敢干的冲劲。
她的“小事业”不再局限于家属院一隅,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她首先将带回来的那些别致的花边、纽扣和珠片,巧妙地运用在新设计的夏装上。
一件普通的白色棉布连衣裙,因领口和袖口缀上了淡蓝色的蕾丝花边而显得清新脱俗。
一件简简单单的衬衫,因为换上了带有贝壳光泽的异形纽扣而瞬间提升了质感。
这些细节处的巧思,让她的衣服在驻地附近的集市上脱颖而出,往往一摆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零散的订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黎书禾想起了在特区看到的流水线和预定模式,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成型——她或许可以,小规模地“批量生产”一些畅销的款式?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加速。
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的设备,以及更稳定的布料来源和销售渠道。
投入和风险都呈几何级数增长。
晚上,她将自己反复修改、写满密密麻麻数字和计划的笔记本,再次推到了宋祈年面前。
这一次,她的神情不再是试探和忐忑,而是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与渴望。
“祈年,我想试试这个。”她指着本子上画的简易“生产流程图”和资金预算,“可能需要租用旁边空置的那个旧仓库,再添置两台二手的缝纫机,还得找个固定的帮手……”
宋祈年拿起笔记本,看得比上一次更加仔细。
他目光扫过那些预估的成本、产量和利润,手指在“风险”一栏停留了片刻。那里,黎书禾清晰地罗列了可能遇到的问题:销路不畅、布料积压、管理不善……
“帮手,有人选了吗?”他问,切入点依旧务实。
黎书禾连忙点头:“有几个相熟的嫂子手艺不错,人也勤快可靠,我跟她们提过,她们都愿意来帮忙,按件计酬。”
这也是她从特区学来的,能调动积极性,也相对灵活。
宋祈年沉吟片刻,合上笔记本:“旧仓库,我去跟后勤处协调。设备,我托人问问。”
没有多余的废话,依旧是直接切入核心,提供最实际的解决方案。
他的支持,从来不是空泛的鼓励,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
黎书禾看着他冷峻而可靠的侧脸,心中大定。
在宋祈年的斡旋下,部队后勤处很快以极低的价格,将那个闲置的小仓库租给了黎书禾使用。
他又通过战友的关系,从市里一家效益不好的小服装厂,淘换来了两台保养得还不错的二手工业缝纫机和一个大型裁剪台。
当这些设备被搬进简单打扫过的仓库时,黎书禾抚摸那冰凉的金属机身,激动得指尖都在发颤。
这不再是家里那台哒哒作响的脚踏缝纫机,这是她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基石。
“黎书禾服装作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挂牌成立了。
作坊虽小,五脏俱全。
黎书禾负责设计和裁剪核心部分,请来的两位军属嫂子负责缝纫和琐碎工序。
她严格把控质量,又借鉴了预定制,根据订单数量采购布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
由于款式新颖、质量过硬、价格实惠,她的衣服不仅在当地集市畅销,甚至开始有附近县城的个体户找上门来批量拿货。
小小的作坊,渐渐有了稳定的产出和收益。
宋祈年将她的忙碌和成效看在眼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