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收音机的威力,意识形态建设非常重要!
“哎!老公,没想到这村里比我想象的干净不少!还给我们提前准备了房子院子。”
“那是因为之前这里有过一批驻守村官,不过他们因为经验丰富,都被调去绥化、哈尔滨这两个刚解放的地区。”
“咱们啊,现在就是在新手区里练级!”
“那咱们怎么把村民们召集起来?”
赵文台可是在洋行工作过的,脑活比一般人灵活。
他嘿嘿一笑。
“咱们这里不是有法宝么!”
过了十几分钟。
一道奇特的声音自这原始的村庄响起。
“欢迎收听北國之声,现在播放东北二人转——《大西厢》”
“哎!赵教习放戏了!“
“快快快,拿个板凳去听戏!”
但见徐大牙眼前一亮,寻了个小板凳就往村官所在的粮场上跑。
一旁,他那生活秘书看了看还在烧的开水,又看了看远处的粮场,她虽然很想去听,可是手里的活还没干完。
毕竟。
要是真的算起来,她只能算是半个奴隶,根本没啥自由。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粉墙~”
伴随着收音机里的播放。
整个小榆树村的父老乡亲全都跑到了粮场附近的村官驻守处。
有的拿着小板凳,有的直接蹲墙角,人头攒动的盯着那木头箱子。
“乖乖!这是什么东西,咋还有声音啊!”
“这唱的真好听。”
“这少帅是出马仙吧,把鬼的魂魄封到这箱子里了?”
看到整个村的村民都被这收音机的声音吸引。
晓雯瞪大眼睛:“老公,你可太厉害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村民们聚过来了,快上去说说咱们大庆的政策!”
倒是赵文台嘿嘿一笑。
“不能太急!俗语有云,过犹不及!”
“先把这广播放上三天!”
赵文台每天下午一点钟放广播。
一连放了三天。
等到第三天,这晒粮场上的老百姓只怕聚拢了上千人,不仅是小榆树村的村民,甚至连周围几个临近村子的群民,全都如同赶集一般,全都探着头准备听戏。
现在秋收已过,马上就是冬季,正是农闲的时候(东北不种冬小麦,种春小麦,时间为3月份前后。)
大家在家闲着没事,自然都过来听戏,晒太阳。
眼看时机成熟。
赵文台立刻上前。
“老乡们,我是新来的驻村庶务员——赵文台,你们以后喊我小赵同志就好。”
“我来这里....”
他知道老百姓不爱听自己长篇大论。
这基层工作需要徐徐图之。
广撒网,然后重点突破。
所以,赵文台只简单的说了一下自己的任务。
然后就继续打开收音机。
按照赵文台的理解里,这少帅的政策精神其实从收音机里就能学习到。
果不其然。
广播先是播放了一段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的评书《景阳冈武松打虎》
紧接着就播放了一段新闻。
“现在是下午两点,北國之声为您播报午间新闻。”
“今日,哈尔滨警察局逮捕大地主傅世增,从其家中收缴秋粮87万余斤。”
“傅世增无视奉军纪律,漏缴秋赋高达23万斤!”
“而且,根据群众举报,其家族内部人员欺男霸女,强买强卖,逼良为娼罪责高达21条。”
“按照法律,对傅世增及其19位家族团伙,予以游街枪毙!”
“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