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专家小组带来的震撼开始在海岛内外掀起更大的波澜。
最先行动的是临海市广播站站长刘晓娥。
这位嗅觉敏锐的播音员在专家小组离开的第二天就拨通了东礁岛守备区的电话。
“林干事吗?我是刘晓娥。“她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依然清晰悦耳,
“听说省农科院的专家刚走?梁院士真的给了那么高的评价?“
林干事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刘站长,千真万确!梁院士亲口说的,姜穗同志培育的药材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你当时是没看见,梁院士激动得手都抖了!“
“太好了!“刘晓娥立即说道,“我马上准备一个专题报道。这次要做得详细些,把姜穗同志从来到海岛到现在的事迹都梳理一遍。“
三天后,临海市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再次响起了刘晓娥熟悉的声音。
这一次,她的声音比以往更加富有感染力:
“各位听众朋友,现在是临海新闻特别报道时间。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东礁岛部队家属姜穗同志和她的'穗牌'药材......“
广播里,刘晓娥用她特有的播音腔,将姜穗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初到海岛时被人质疑,到发现海岛特色药材的价值,从建立采购联盟时遭遇的困难,到击破钱卫东的商业阴谋,最后,是省农科院专家们的权威认证。
“......就在上周,省农科院梁院士亲自带队考察后表示,姜穗同志培育的海岛特色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和抗逆性表现,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广播声飘进临海市的各个角落。
在码头附近的一家茶馆里,几个老茶客正围着一台收音机听得入神。
“听听!我就说嘛!“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拍着大腿,
“我老伴吃了那个正气丸,多年的老寒腿都好多了!“
旁边一个中年男人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上次我儿子生病,就是用的她们的药,立竿见影!“
在供销社里,售货员小王特意把柜台上的收音机音量调大。
“大家都听听!“她对着来买东西的顾客们说,“这可是咱们临海的骄傲!“
顾客们纷纷驻足,议论声此起彼伏:
“原来这个姜穗经历了这么多事啊!“
“真是不容易,一个女同志能做到这个程度......“
“以后买药就认准'穗牌'了!“
就连之前对“穗牌“药持怀疑态度的人,在听到省农科院的权威认证后,也彻底改变了看法。
“连省里的专家都这么说了,那肯定错不了!“
与此同时,《临海日报》的编辑部里也是一片忙碌。
总编亲自坐镇,指挥着记者和编辑们加班加点。
“一定要把这篇报道做好!“总编指着排版样张说,
“头版,配大图!这是咱们临海的大事!“
第二天,当散发着油墨香的《临海日报》出现在各个报摊时,立即引起了抢购热潮。
头版上,醒目的标题《海岛木兰花,药香沁人心》下方,配着两张照片:
一张是梁院士在药田里与姜穗交谈的场景,另一张是姜穗在仓库里检查药材的特写。
“给我来一份!“
“我也要一份!“
“这上面登的就是那个女神医吧?“
卖报的老大爷忙得满头大汗,一边收钱一边说:“别急别急,都有都有!今天这报纸印得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省报在三天后转载了这篇报道。
这意味着,姜穗和“穗牌“的名字,第一次走出了临海市,被更广阔范围内的读者所知晓。
而在东礁岛上,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正在守备区礼堂举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