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具体的炮制工艺,是我家传的一些经验总结,属于核心知识产权。在未得到有效法律保护前,请恕我无法全部公开。
不过,关于生产条件,我们正在积极改进,这是临海市卫生局和我们部队卫生所联合出具的现阶段环境评估证明,以及上次药丸的全面检测合格报告。”
她将另外几份盖着红章的文件推过去。
提到市卫生局,赵启明的脸色稍微变了一下,但依旧强硬:
“光是证明不够!标准就是标准!”
第一次申请,毫无意外地碰了壁。
……
返回海岛的船上,林干事气得不行:
“这个赵启明,分明是故意刁难!什么标准,我看他就是想要配方!”
姜穗望着船舷外翻涌的海浪,反而比较平静:
“林干事,别生气。他卡他的,我们做我们的。配方不能给,但‘部队特供试用’的路子,我们得走通。”
回到岛上,姜穗立刻行动起来。
霍靖宇虽然不在,但他临走前显然做了安排。
鲁副师长亲自出面,以部队需要、探索战时药材自给自足模式为由,加上老首长陈振邦的关照,
以及卫生局郑科长那边基于上次优异检测报告开具的“建议支持试点”的意见,几方力量共同推动,
最终为姜穗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允许她在部队监管下,进行小批量“特供试用药品”的生产和供应,暂不需市医药公司的正式许可,
但产品仅限于部队内部及家属院使用,算是绕开了赵启明这道坎。
资质危机暂时缓解,但更现实的原料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在面前。
这天傍晚,姜穗在家属院后的空地上,召集了王大姐、周嫂子等十几位关系较好、手脚勤快的军属。
“各位嫂子、大姐,”姜穗指着眼前这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声音清晰有力,
“光靠我一个人采药、存药,别说供应药厂,就是咱们自己用,也撑不了多久。
我想带着大家,把这片地,还有那边几块闲着的菜地,开垦出来,变成咱们自己的药田!”
人群一阵骚动。
“种药材?这能行吗?咱们就会种点菜……”
“就是,那玩意儿金贵得很吧?咱也不会伺候啊!”
“种出来卖给谁?能挣钱吗?”
对此姜穗早有准备,自信承诺道:
“技术我来教!红星药厂那边认可我的技术,他们需要稳定的原料。只要咱们种出来的药材品质达标,销路不成问题!
我们可以搞承包制,谁家负责的地,产出算谁家的,我统一按市价收购,或者折算成工分,年底分红!”
王大姐第一个响应:“我信穗儿!种菜是种,种药也是种!还能给家里添点进项,我干!”
周嫂子也点头:“穗儿不会坑咱们,试试看吧。”
有了带头人,又有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不少人都动了心。
与此同时,在林干事的协调下,姜穗又和岛上几户有闲置田地、脑子比较活络的当地老百姓农户达成了合作意向。
由姜穗提供种子(部分由她空间产出或精心挑选)、技术指导,并承诺包销,农户负责种植。
“姜同志,咱们可是把宝押你身上了,”
一个姓陈的老农吧嗒着旱烟,“这药材要是种砸了,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姜穗郑重承诺:“陈大伯,您放心,我会经常过来看,技术我包教包会,销路我包找。
只要大家按我说的做,我不敢保证发大财,但肯定比种普通庄稼农植划算。”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