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窗帘挂在咖啡区的窗户上,阳光透进来,兰草纹会显得特别温柔,客人坐在里面喝咖啡,就能感受到苏绣的美。”周慧抚摸着绣好的窗帘,眼中满是满意。
样品制作完成的那天下午,姨婆带着巷子里的老朋友们。
李奶奶、张木匠、卖菜的王阿婆等,来到老宅参观。
当看到张萌制作的缂丝书签时,王阿婆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这不是沈师傅织的缂丝吗?做成书签真好看,我孙子肯定喜欢,以后看书都有劲头了。”
李奶奶则拿起包装好的香丸:“这个包装比外面买的月饼盒还精致,咱们的香丸就该配这样的包装,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张木匠看着陈曦制作的空间模型,指着手工区的位置说:“这个区域的桌子高度要合适,太高了年轻人坐着不舒服,太低了绣绷不好放。我可以帮你们做一批可调节高度的木质工作台,桌面用老杉木,耐用又有味道。”
姨婆则拉着徐佳莹的手,看着苏绣窗帘样品:“这个兰草纹绣得好,既保留了老辈人的绣法,又不显得老气,年轻人肯定愿意用。你们这样把老手艺做成新东西,才是真的把传承做好了。”
老朋友们的认可,让众人更加坚定了方向。
接下来的一周,设计团队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林杉优化了宣传海报的设计,加入了老工匠制作工艺的照片,让画面更有故事感;
陈曦调整了空间动线,在手工区增加了休息座椅,方便客人体验累了随时休息;
张萌则改进了缂丝项圈的设计,在项圈上增加了可调节的卡扣,让不同体型的宠物都能佩戴。
期间,沈师傅、赵姨、李敏等手艺人也多次来到老宅,与设计团队沟通细节。
沈师傅提出可以在缂丝桌布的边缘织上“江南匠心”四个字,用金线勾勒,增加辨识度;
赵姨建议在香丸包装里附赠一小包干桂花,让客人能自己调配香味;
李敏则提供了传统服饰上的“盘金绣”纹样,建议用在文创产品的装饰上。
经过二十多天的反复打磨,“传统工艺现代生活空间”的完整方案终于成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众人围坐在中院主厅的临时工作台旁,听周慧介绍最终方案:
“我们的空间正式命名为‘古艺新境’,寓意让古老的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意境。整体分为四个核心区域:
第一,前院·工艺展演区:以百年桂花树为中心,设置6组可拆卸木质展架,平时展示沈师傅的缂丝作品、徐佳莹的苏绣绣片,每月举办2次‘匠人面对面’活动,邀请手艺人现场演示工艺;展架旁摆放4张木质休闲桌,搭配缂丝坐垫和蓝印花布桌布,客人可在此喝咖啡、观赏工艺演示。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