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审之前,苏轼又写一篇文章——《论法的精神》。
向朝廷还有百姓申明,自己不是寇准,也不是包拯,并不是来展现个人好恶的。打击豪强权贵,那不是主要目标,核心是要树立“法”的精神,要将《大宋律》真正落到实处,为东京城的健康发展,树立典范。
宫里面一看,行,这回不用操心了。
来诉苦和告状的赶紧回去吧,人家苏轼都说了,要依法办案,不会冤枉你们的。
苏轼是立志做圣人的人,绝不会给自己留下污点。
紧接着,他又放出风,提前将庭审形式做了说明。破天荒的在这种民怨极大的案件中,采用了陪审团模式。
权贵们开始疯狂发动人脉,寻找最聪明的大脑,研究什么叫控辩定罪,什么是陪审团。
时间仅有两天,第一波人就要进入审判程序,时间不等人。
这下,东京城的辩师和讼师,立马紧俏起来,预约一次咨询的价格,都长到了一吊钱。
衙门里的推丞、司直、评事、法司参军、供检文字,纷纷请假,然后跑到权贵家里去赚外快。
财经周刊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对苏令尹进行了专访,得到了详细的,关于新庭审制度的解释。连夜加急印了五千份,第二天仅一个时辰,销售一空。
不等涨价,盗版都出来了,许多没事干的举子,直接销售手抄本,一共七千个字儿,卖两百文仍然供不应求。
市井之间,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肯定是苏轼苏令尹的大杀器。
刑部跟大理寺之前装死,对苏轼的要求不予理睬,结果现在慌了。
这家伙纯愣头青,一点不懂为官之道,为了成名成圣,简直是疯了,怎么能行法家之事,抢我们的风头呢。
你判案就判案,搞什么审判制度改革,这不是打我们两家的脸么?
紧急下文,要求苏轼撤回决定,还要按照常规进行审讯。
开封府正三品的规格,直接领导是富弼和赵顼,对于刑部和大理寺的行文,苏轼连看都懒得看。
开封府放出话,这一次,苏轼苏令尹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正义。
不论出身,不看高低贵贱,不分穷富,只看证据和宋刑统,就要给这个世界搞出来一套规矩。
大理寺少卿星夜拜访,说了一句话,“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你这么搞是不行的,不能当庭辩论,那律条的威严,还有主官对法律的解释权就削弱了,以后还怎么当官。
苏轼回了一句:“我心光明”!
咱心里头就没有自个,要的就是光明磊落,公平正义。
开审之前,开封府派出四路人马在城里进行宣传,想看热闹的早点去,想进内堂做陪审的,赶紧申请。
到了正式的这一天,开封府街前人山人海,比新年元宵节还热闹。
一清早,开封府大牢,今日要进行庭审的案犯被提溜了出来。
沈肖果,京城祥符县人氏,祖上乃是禁军将官,家道衰落后,这一辈子女儿两嫁,他爹是前任的祥符县尉。
所犯之罪说来也简单,当街杀人。
不过他一点没害怕,根据宋刑统,一罪不二罚,他这个案子之前在祥符已经判过了,这回苏轼的做法不合规矩。
上庭之前,给了他们整理仪容仪表的待遇。
早饭也换成了正常吃食,两个包子一碗稀饭,还有一碟咸菜条。
跟着一起出来的四个哥们也都大大咧咧,完全没把审案当回事儿。欺负几个贱民,这要是在契丹,官府都不会过问。
咱都赔了钱了,还想怎么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