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倒是不大,可如今自己身为枢密宰相,要是让苏轼给宣扬出来,脸面可就没了。除了自请外镇,再无他法。
想了半天,幕僚们也没有好主意。
不过倒是提了一个人选,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此人跟苏轼关系不错,或许可以从中转圜。
最后一件事,落到了经费筹集上。
说说吧,吕惠卿此人如何,这位置到底该不该给,又当如何给。
“此人怀张汤之辨诈,有卢杞之奸邪,诡变多端,敢行非度。”幕僚总结道,意思就是,这人太聪明,以至于能言善辩,巧言令色,文过饰非,绝对是个坏蛋。
可幕僚这么说,韩琦的眼睛却亮了。
聪明人,聪明人好啊,比欧阳修、富弼这样的死脑筋强。
“可三司副使之位,除非吏部推选,政事堂共推,这位置不好给啊。”
“相公何必为难,若他真能再推国债,岂不是于国有功,这番大功绩,一个副使之位便也名副其实了。”
.............
众人商量一顿,最后决定,可以对赌。
只要勋贵和世家真能买战争债券,那就让王珪来给吕惠卿提名。
吕惠卿离了韩府,直接去了东城日昇坊棋盘街,鲁国公的府邸。
鲁国公,曾公亮,曾明仲是也。
他现在是大宋的天官吏部尚书,加官是门下侍郎,馆职是昭文馆大学士,爵位是鲁国公。
老家福建路,泉州府,晋江县。
吕惠卿祖籍晋江,老爹吕铸前期一直在晋江读书、任职,后期升了官,才去了仙游。
所以,两人论起来,还真是老乡。
到了府上,递上拜帖,送上手信两包来自家乡的团茶。
门房得了五贯钱的好处,跑起来两腿如风。别人的钱不敢收,老爷的小同乡收了没毛病,今儿这钱该挣。
曾公亮见了拜帖,讥讽了一句,“黄鳝鬼来喽”。
见了面,吕惠卿三拜九叩,口称恩相。
曾公亮三十年前就名满天下,位入中枢,对来自家乡的后辈们一直有所关照。吕惠卿这一句恩相,倒也不算过分。
聊了一会家乡话,吕惠卿说明来意。
他要给自己求官,想当扬州转运使。
曾公亮大大的吃惊,你小子度支使当的好好的,功名等身,眼看就有机会登堂入室,拜相在即,去扬州干什么。
外放都是为了捞钱,可一个扬州转运使再能捞,还能比得上你一个度支使么?
吕惠卿解释:“朝廷险恶,争斗厮杀太血腥,自己想做点实事儿,还是去地方安全些。”
韩琦回京,西北无人,韩琦和富弼都有意将他这个老骨头扔过去呢。
要是吕惠卿也离开中枢,短期内,福建路可就没有大人物坐镇京师了。
“他们自去争斗厮杀,我福建人当作壁上观,两头取利。你为三司使,可否?”
吕惠卿一听,行啊,要是能拜相,自己也就有了自保的空间,这还有什么不行的。
“请恩相指点......”
曾公亮一指大内所在的方向,饱含深意的点了点头。
“圣人夹带无人,正是投靠之时。富弼、韩琦,尾大不掉,难以顺从圣人心意,你何不.,.....”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