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大宋朝廷运转的,除了法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禁军的武力跟九州的赋税。这两样东西,全都来自于大宋的人民,只要陛下能跟他们站在一起,那大宋的天命就在陛下。”
孟子之政,保民而王。
咚......!咚.....!咚.....!
夜晚降临的鼓声阵阵激荡,一阵大风吹起,将飘落的黄叶卷到半空,宛如一条挣脱枷锁的困龙。
跟人民站在一起,成为真正的皇帝。
赵顼压在心底的巨石终于松动了,他见过了父皇因为是过继继位被当成傀儡的压抑。
今天,他找到了自己道,或许终将能超越父亲,走出来一条新路。
分别之后,赵顼直接摆驾回宫,他带着东京城最好的桂花糕,去看望自己的娘亲。
李长安说,想要在敌人眼皮底子下发育,就要让敌人先忙起来。
-----------------
回到湖心小筑,李长安在自己的家里见到了苏轼。
苏轼是来通报情况的,现在曹佾的孙子已经抓了,下一步要怎么办,总不能真把这小子给宰了吧。
“押着呗,让他们心慌,这样就没精力给咱们找麻烦了!”
苏轼顶看不上李长安这出,一旦事儿没落到他头上,总是说的那么轻巧。
朝廷争斗,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现在抓的可是天下一人的太皇太后的孙子,当朝太师准郡王曹佾的孙子,哪儿就那么不当一回事。
“曹国舅反应如何?”
苏轼撇撇嘴,他也正奇怪呢。抓捕的时候顺顺当当,到现在也没来一封帖子,难不成曹国舅要壮士断腕,大义灭亲。
别人不知道,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孙子有多冤,那些口供证词,就是个普通人也能看出来是故意攀诬在曹家上的。
俩人研究了一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曹佾肯定有杀手锏。
明日开审,直接让他偿还玉津园十年的亏空,再把他判个斩监候,看看老曹到底是什么底牌。
“叫你写的文章写好了么?”
苏轼左瞧右瞧,不甘不愿的伸进袖子,拿出来一个信封。
“你真说服官家了?”
“嘁,那是当然。我李财神前知五百载,后知八百年,通晓古今中外历史,还说服不了一个毛头小子!”
苏轼从桌上拿起工坊新发明的玻璃镜,照了照他。
镜子里是一个充满少年气息的英俊长脸,至少有八分彦祖的水平。
“你是说我很帅?”
苏轼鼻子哼的出了一声气,假意咳嗽一下,指了指镜子,“你从不照镜子么?”
靠,居然敢说我是毛头小子,以后烤五花肉的秘方不告诉你了。
李长安也有点纳闷,最近大半年吃了这么多生发之物,咋就不见成熟气质呢。
“先发罪己诏,再发施政纲领,咱们彻底把水搅浑!”
优书网